提升山地农机化水平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杨万红
[导读] 本文主要以山地农机化发展机遇与对策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制约山地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为主要依据
        杨万红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563211
        摘要:本文主要以山地农机化发展机遇与对策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制约山地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为主要依据,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传统的耕作习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便将所存在的问题切实的优化掉,为推动山地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惠农政策;山地农机;发展机遇;发展对策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发展水平, 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 山区的贫困落后原因在于劳动生产力低下,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山地农机研发、生产、推广的效益比较低,因而发展滞后的瓶颈一直未能突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山地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全国范围的农业现代化,也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山地农机化问题,需要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丘陵山地的共同特点:一是地形复杂,地块或呈梯形或呈坡状;二是地块大小不一,农机的转弯半径不能太大;三是机耕道的覆盖率低;四是土质结构复杂多样。这就要求适合山地的农机必须是大功率、组装式、轻型化,便于运送到待耕地块。相对于平原使用的农机,山地农机要求科技含量更高,研发生产的成本也会更高。 因此,强化山地农机的研发,仅靠经济、科技落后的山区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必须以国家的力量组织联合攻关。
1 山地实现田间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山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既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村整体作业水平,又有利于农作效率的提升、提高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当下时局,如何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山地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农机部门面前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1.1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农业机械化,同样,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实现了人工作业无法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农作效率,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农作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在根本上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同时,国际上也有把农机作业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1.2农业战略结构调整需要农业机械化
        当前,地方农业发展正值战略调整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正由粮食作物 向经济作物转变,由田间农业向设施农业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作业正逐渐覆盖涉农一切领域。在此大环境下,农业战略结构调整急需农业机械化。一方面需要机械载体,确保人力劳作无法实现的农艺技术变为可能。另一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的规范化、规模化,保障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成为可能。此外,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解放了劳动力,使农业人口城镇化变为可能。
1.3城镇一体化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很多大型的、先进的农机根本无法在山地得到应用。如此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严重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我们应紧密结合丘陵、山地地形特点,发展小型、轻便型、高性能型农机,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城乡社会统筹发展。
2 阻碍山地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2.1 硬件设备较差
        基础设施十分短缺,一些村组交通不便,更不要说水渠网络或是机耕道的利用了,外加偏远的恶劣条件,导致农业机械只能局限于比较小型且轻便的器具。

在抢水练田过程中,还需添加保水技术,这便无形的增加了机手的操控难度,导致农机具所具备的效用与价值无法充分的发挥出,从而影响农机化脚步。
2.2 农民文化素养偏低
        因诸多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据不完全统计,山地农机手中,高中学历为 8.64%,中专学历为 1.75%,初中学历为35.2%,占据主体的却是小学以下学历,如果机手不能有效掌握维护技术,会使农机存在的效用无法充分发挥,还会使农机的应用年限受影响,无形中使农机投入成本加大。山地农机化无法全面发展,同山区农民的文化素养有莫大关联。
2.3 滞后的耕种习惯
        传统的耕作习惯与滞后的生产条件,会使山区农民无法全面认识农业机械,因农民购买力较弱,使农机配置不能得到及时优化,工作很难实现系统化与专业化。先进的农机具比较贵,对于山区农民来讲无法承担,这对山区农机化发展十分不利。
3 山地农机化发展机遇
3.1 新生代农民的诞生
        山区农民的人均耕地相对较少,传统式的耕地模式所带来的利润空间较小,土地产值偏低。改革以后的政策为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新生代农民,提供了诸多外出务工与创业的机会。他们不再继续过着每日面朝黄土的日子。而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诸多土地荒化因此,提升农机化水平对于山区农业发展来讲十分迫 切。
3.2 社会经济形式的转变
        由于我国“三化一强”战略的实行,山区经济提速、进位、以及脱贫,财政收入会大幅度提高,县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会逐渐加大,机耕道建设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农机化快速发展势在必行[1]。
3.3 项目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山区农业发展项目得到了有效拓增,比如机耕道建设、水稻插秧机械化等,这些项目的都需要引进农机具进行示范,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新机具在山地中的适用性,为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 山地农机化发展对策
        (1)以“一条主线、二个产业”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山区若想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需要合理利用机械设备,这是山区人民致富的根本要素。农业产业化发展所构成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对山区粮食机械化生产十 分有利,不但能够加强农业产品质量等级,提升秸秆应用效率;还能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确保山地农业效益达到最佳,此种山地农机化发展是当前农民所需要的。
        (2)两项优先,优先发展规模化的农机化;优先发展节能效率高,简便安全适合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机械。这对于农机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改善山地农机化水平的有效条件。遵守三项原则:因地制宜,分产业、分作物、分乡镇展开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稳定的原则。在全面调查的前提下,构建科学有效的长期发展 目标,引导并推动山区农机化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内部培养外部引入的原则。
        (3)完善推广渠道。因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会使农业技术无法大范围推广,因此构建农机技术推广途径十分重要。常规情况下,一个县只布设农机技术推广站,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未在乡镇配置推广路径。为了改变上述情况,相关政府部门需提高乡镇农机管理者薪酬待遇,优化所处的工作环境,进而使农业部门留住应用型人才,并且给予充足的活动推广费用,来确保农机业务有序开展,加大农机生产宣传力度,会使山区农民接受新兴技术的渠道增加,认识新器具与技术的条件变多,进而推动山区农机化快速发展。
5 结语
        农民对农机的需求由农作物转变到经济作物、畜牧业等,机械化水平与农民生产意愿有直接关联,目前,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了农产品稳固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使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优化山地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陈泽军, 周训谦, 肖洁. 毕节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J]. 农业装备技术, 2017, (2): 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