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武
山西省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033300
摘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提升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是重中之重。本文从新形势下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影响数据统计质量的因素,总结了提高环境数据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数据质量;环境统计;环境保护
引言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使我国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其中,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支撑。自1979年起,我国环境统计工作不断改革和优化中。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环境统计工作的作用不可忽视,逐渐成为把握综合环境状况、制定环境政策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环境统计机遇、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是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2020年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第六次部常务会议审核通过《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方案》,进一步厘清了生态环境统计与总量减排、排污许可等相关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对于保障生态环境统计数据“真”“准”“全”,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
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环境统计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就对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准确性。准确性是数据质量的基础,也是其核心内容。数据质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制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因此,在新形势下,仍需严抓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
(2)完整性。完整性是数据质量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全面的填报环境统计的各项指标,从全局角度评价该区域环境情况。此外,也可以利用多种指标,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查。
(3)时效性。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发展,对环境统计数据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可对环境统计数据实现直接填报,显著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显现了生态环境统计数据的时效性,
(4)可读性。可读性是对环境统计数据表达的要求,传统的环境统计数据冗长繁杂,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面对新形势,对数据的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环境统计的指标要保持一致,简单易读;不同的项目,其统计指标要有可比性,方便从业人员和民众理解和使用。
影响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特别是环境统计部分。个别企业负责人只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环境统计工作存在不重视、不支持、不配合现象。
(2)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够。近年来,环境统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相关人员同时掌握环境管理与统计学的知识,而部分基层从事环境统计的工作人员中,以业余人员居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身兼数职,缺乏及时的业务培训,环境统计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够,对各类指标理解不透,环境统计数据失实现象时有发生。
(3)环境统计工作繁杂。
环境统计内容较多,涉及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及其他有关环境保护事项,与环境统计相关的工作还包括排污申报、环境保护税、总量控制、源管理清单、总量核查核算和污染源普查等。排污许可管理数据与统计数据内容重合度高,基层多头填报负担重;统计指标繁多,工作量大。
(4)统计范围与指标覆盖不全。区域特征污染物调查难以满足,特别是污染物排放量与总量控制数据出现断崖式下跌,2016年以来一直未正式发布统计数据,亟待承接“二污普”成果,根据“二污普”战果,将要补充统计调查范围,调整统计调查污染物指标,固定污染源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1)加强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由于环境统计涉及的行业多,单位多,领域较广,因此,加强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建议相关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统计规章制度,使得环境统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环境统计的数据内容进行规范和统一,使数据源头完善和可靠。在人员任用方面,采用专职统计人员,尽量避免频繁变动,保证统计数据的衔接。
(2)加强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业务培训,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对现有环境统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主要包括上岗职业道德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即:统计法规、环境统计工作总体要求、环境统计内容、相应的报表要求、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培训,采用经验交流会、以会代训等形式,端正其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新人的培训。
(3)建立专业的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统计局《资源环境综合分析报表制度》中已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纳入生态环境管理统计范畴,并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数据统计管理,鼓励地方扩充污染源调查范围和指标,研究将生态保护监管、入河(海)排污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管理、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有关管理指标,要及时纳入生态环境管理统计调查制度。对环境统计领域中各项统计内容进行规范化,建立完善源头采集控制、数据逻辑关系校验等多角度微观数据质检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审查办法,主要包括逻辑性审查和合理性审查[3]。在此基础上,编制标准化指南等文件,积极探索按季度发布生态环境统计数据;结合生态环境管理重点,编写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总量控制等专题分析报告,全面提升固定污染源等主要专业数据质量。
(4)完善环境统计调查方法。以传统的报表为基础,减少辅助和质控指标填报,在环境统计工作中综合考虑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将多种类型的报表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对于可以利用行政管理记录获取全国数据的指标,由上级进行整理,不要在要求地方报送;确实减轻基层填报和报送压力。如改进新(改、扩)建项目环保投资统计可通过建设项目验收平台获取相关数据,同时,强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提高平台数据质量,将相应的环境统计结果向公众公开,实现相应的信息共享,保证环境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5)加强环境统计监管。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将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如每年要对排污许证可执行报告,排放量核算的规范性开展执法检查,依法加强自动监测监管,强化执法监测。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对统计数据的底线意识,不得擅自修改、伪造统计资料。凡发现统计弄虚作假、干预统计数据报送的,依法依规移送相关部门查处。
结语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提升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是迫在眉睫的。本文从新形势下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影响数据统计质量的因素,概括了提高环境数据质量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强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加强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专业的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环境统计调查方法;加强环境统计监管等。这些建议有望全面提高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为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党惠雯.新形势下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8): 124-126.
[2]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加强环境统计推进污染减排(J).环境保护,2010 年,07 期:14-16.
[3]吴湘涟,徐自华,吴健.环境统计年报数据审核要点浅析[J].低碳世界,2021,11(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