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防病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田艳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在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下,
        田艳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农业农村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在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池塘养鱼。但是池塘养鱼比较复杂,对于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在养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病虫害的出现比较频繁,对池塘养鱼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池塘养鱼的发展。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池塘养鱼疾病的主要病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池塘养鱼防病策略。
        关键词:池塘养鱼;防病;具体策略
        引文:在进行池塘养鱼过程中,由于鱼类的生存环境很难直观被看到,池塘鱼类在发生疾病时,很难在第一时间被迅速观察到。与此同时,在治疗池塘鱼类疾病时难度较大,并且治疗效果见效较慢。对于鱼类来说,其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在水中,水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池塘鱼类的生存和成长。池塘环境虽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影响最大的为人为因素。在进行具体的池塘鱼类疾病防治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防治策略,为池塘鱼类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一、池塘养鱼疾病的主要病因
        (一)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池塘养鱼疾病发生
        通过有关学者的研究和了解发现,池塘养鱼疾病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不管是哪种因素,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的对池塘鱼类造成干扰,使池塘鱼类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提高池塘鱼类病害的发生几率。首先,从外界因素来看,比如温度的忽高忽低、PH值的变化等等,如果这些外界因素不够稳定,出现幅度较大的变化,都会影响池塘鱼类的身体机能,可能会使鱼类无法适应池塘中的生存环境;其次,一些养殖者在进行池塘养鱼时,在养殖管理方面不够科学,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比如,池塘中的环境十分有限,而养鱼的密度过于大,在进行饲养的过程中,饵料在投入的同时,会对水体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剩,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进而导致池塘的水体中缺乏氧气,出现鱼类的一系列疾病;最后,池塘的生存环境看似比较简单,其实比较复杂,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存环境中,不仅仅是养殖的鱼类,还有一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长期在鱼类的表面,如果鱼类的身体免疫力较低,可能会趁机进入鱼类的身体中,破坏鱼类的身体机能,从而导致鱼类疾病的发生[1]。
        (二)内在因素影响造成食堂养鱼疾病发生
        和外在因素相比,内在因素对池塘养鱼疾病造成的影响同样重要,是不容被忽视的关键问题。内在因素判断起来比较复杂,治疗难度也相应的更大。在实际的池塘养鱼过程中,部分养殖者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压缩养殖成本,在选择鱼种时,没有对鱼种的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引进一些质量较差的鱼种。这类鱼种本身品质不高,可能会存在某些先天缺陷,在后续的池塘养鱼过程中比较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得病几率较大。此外,鱼类的生存环境比较密集,主要是池塘,很有可能会感染其他健康的鱼类,轻则严重影响鱼类的生产和发育,重则可能会导致鱼类的大范围死亡,为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并且一直是导致池塘养鱼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加大了池塘养鱼病害的防治难度。
二、池塘养鱼疾病的防病策略
        (一)做好池塘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为了对池塘养鱼疾病进行有效防治,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源头,从根源解决问题。首先,在选择池塘养鱼用水时,要选择把关水源的质量,选择优质的水源。不仅可以降低池塘养鱼疾病的发生几率,并且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播;其次,要根据池塘养鱼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和进水系统,提高池塘养护的科学性;然后,在冬季干塘后,要采取相应的鱼塘清理措施。

比如,一些池塘的淤泥中可能会有隐藏的病菌,或者有害生物,要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除干净,将淤泥全部挖除干净,在太阳较好的天气可以连续暴晒一周左右,达到除菌的目的。还有一些池塘边有诸多杂草,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需要将杂草进行拔出。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相关的药物喷洒在池塘周围,避免病虫害的滋生,为池塘养殖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最后,在运用药物进行池塘消毒工作时,不能直接进行鱼类养殖。养殖者可以在消毒过后的7天左右,用少量的鱼类进行“试养”,保证池塘中的药性和毒性消失之后再进行要鱼类养殖,保证池塘中鱼类的健康生长。此外,养殖者要提高池塘养鱼的科学性,合理规划养鱼密度,避免由于鱼类数量过于庞大而造成疾病发生的情况。
        (二)鱼种消毒
        为了避免外来鱼种自身携带病菌,可以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通过消毒,可以有效杀死鱼种表面所附着的微生物,提高池塘养鱼病害防治的有效性。对于鱼种的消毒工作要由专人进行,坚决避免有害鱼种进入到池塘中。从以往池塘养鱼的经验来看,比较常见的消毒药物为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硫酸铜、盐水等[2]。
        在进行鱼种的消毒工作时,要时刻注意观察鱼种的情况。一旦鱼种出现浮头挣扎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注入新水,或者把鱼种快速放入到池塘中。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池塘养鱼来说,也可以为鱼种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有效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三)真菌性疾病的防治
        在池塘养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为水霉菌疾病。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感染能力较强,能够迅速感染池塘中的生物,大多数生物都无一幸免。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首先,对于已经感染这类疾病的鱼类,需要将鱼身体的淤泥清除掉,运用一定含量的生石灰进行清洗,避免此类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其次,如果鱼类在水体中受伤,会加大这类疾病的发生几率。为了减少鱼类可能会出现的受伤,要避免大肆捕捞鱼类的情况,同时采用一定含量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鱼类,但是时间也不能过于长,一般控制在十五分钟即可,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分钟;最后,还有可能会的出现多种病菌感染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鱼类的症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有效防治。
        (四)提高用药科学性,坚持生态渔业防治原则
        在现阶段的池塘养鱼病害防治中,比较有效的防治手段仍然为药物防治手段。其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并且成本较低,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对养殖者带来的经济损失。第一,在选择池塘养鱼病害防治药物时,需要保证药物的来源正规,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而选择低价劣质药物。可以选择知名度较高、信用程度较高的药物厂家;第二,在运用药物治疗时,最好选择同类的药物,结合外用和内服来配合使用,提高池塘养鱼病害防治的有效性;第三,为了有效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优化池塘水体环境,可以引入一些有益菌类,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需要注意的时,在进行池塘养鱼病害的防治时,要谨慎对待,并且做好药物防治的相应对策,避免局面不受控制的情况发生[3]。
        此外,生态防治的手段在目前池塘养鱼病害的防治中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受到了诸多养殖者的重视。首先,在选择鱼种时,可以选择多种鱼种,避免鱼种的过于单一;其次,在借助水体的调节功能,达到调整池塘水质的目的;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池塘养鱼疾病的发生途径,从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防治,解决目前池塘养鱼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对池塘养鱼防病策略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需求多种有效的池塘养鱼防病策略,为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良伟,王权,陈小江.基于养殖过程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池塘养鱼”课程建设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8):64-66.
[2]张强.对池塘淡水鱼养殖方式的研究及几种中草药在淡水鱼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17(01):79-80.
[3]唐玉银,房元喧,韩玲,张凤翔.提高池塘养鱼综合效益的几点新措施[J].科学养鱼,2016(1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