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疫病防治存在问题与改善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吴艳君
[导读] 近年来非洲猪瘟、猪口蹄疫等疫病的大范围蔓延与新型生猪疫病的出现,对疫病防治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吴艳君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农业农村局白马畜牧兽医站  629011
        摘要:近年来非洲猪瘟、猪口蹄疫等疫病的大范围蔓延与新型生猪疫病的出现,对疫病防治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现阶段生猪养殖疫病防治工作的技术难点出发,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真实、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预防管理;疫情监测;规范用药
        在社会、经济等深层次发展中,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但因养殖密度、猪群流动性等较大,生猪养殖中疾病频繁发生,急需要加大对生猪疫病的防治力度。养殖户要在层次化实践中细化把握生猪疫病防治中呈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多样化路径巧用可行的对策,在问题解决基础上持续改进生猪疫病防治质量,在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养殖成本降低过程中提高生猪养殖的整体效果以及效益。
1 当前阶段生猪疫病预防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1防疫药物使用流程不规范
        在进行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使用的药物、药物用量等都存在区别,为更好地保证生猪的良好生长状态、提升成长速率,需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规范药物使用的流程。然而,生猪养殖数量与规模的扩大,使得防疫药物的使用控制难度增加。在开展防疫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对一些生猪疫病不够了解或诊断不准确,将会导致药物防治无效或效率过低,造成严重的经济、食品安全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养殖户为了加快生猪的生长速率,会违规使用添加剂、防疫药物,不仅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猪患病的可能性,不利于养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在生猪疫病防治中也存在多种药物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一旦生猪出现临床症状,养殖户在没有明确致病原的情况下,就随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当前阶段,由于技术研发、疫病表现研究及检疫管理方面的制约,部分具有传染性质的生猪疫病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药物、技术,如非洲猪瘟、猪口蹄疫等,因此,一旦这些疫病大规模爆发,就会为生猪市场带来严重的打击[1]。
1.2对周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
        现阶段,为了有效整合城镇范围内的养殖资源,生猪养殖逐步向着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相较于小规模、分散性的养殖,大规模养殖基地的内部通常建立了严格的防疫管理机制,对免疫接种、药物管理、消毒工作等进行了有序安排,专业化防疫技术应用水平较高。与此相对应的,小规模生猪养殖基地、散养户等,由于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落后,对养殖过程中不确定影响因素的控制能力不强,卫生管理机制执行性不高,不能做到定时清理猪舍内的各种污染物,将污染物直接安置在养殖舍的四周,这些做法会进一步恶化周围养殖环境,通过空气、水循环系统等,导致污染物的大范围蔓延,提升生猪呼吸道、寄生虫等类型疾病的染病率。
1.3引种管理不合理
        为扩大养殖数量、提升生猪品质,养殖户通常会采用引种的模式,拓展养殖规模。然而,部分养殖户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条件的限制,在引种过程中,有时无法依照相关管理机制进行,使得引种的种猪生产资质达不到标准,导致新型疫病蔓延。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养殖户没有掌握疫病防治相关知识,到达养殖场的猪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和疫苗免疫接种就混群养殖,会造成某些带病菌的猪在猪群中活动,提升了传染性疫病的致病率,甚至会引发严重的连带损失,对当地的养殖业带来消极影响[2]。
1.4没有对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为控制致病原的蔓延,养殖户应该对养猪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工作,做好养殖场地的卫生管理。

其中,卫生清洗作为控制疫病传染的关键性对策,需要养殖户深入清洗养殖场的各个区域,但部分养殖户认为进行表面清洗即可,而有的养殖场和养殖户盲目追求消毒次数,频繁对猪栏和猪舍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定期更换消毒剂,致使整个养殖环境潮湿不堪,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致病原的抗药性,延长了生猪应急状态的时间, 使病毒传染率提高。
2 提升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水平的有效对策
2.1 规范引种流程,做好调运控制工作
        部分养猪户与屠宰场工作人员为满足市场需求,有时需要到外地进行生猪调运,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疫病源头,管理人员需要让他们出具相应的检疫证明、准调证等,严厉打击无证调运。除此之外,在进行引种时,应由技术部门、畜种站进行统一的调运,并予以补助,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要对非法引种进行处罚,取消补助。在引种的过程中,应由兽医部门组织专业的兽医团队进行技术支持,规范引种流程,并对养殖场做好消毒清理,避免引种猪因环境而患病。 2.2 深入研究新型疫病防治技术,按照实际养殖情况执行免疫程序
        目前,生猪的疫病性质向着复杂化发展,新的疫病表现、危害程度与传染途径等与原有的疫病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提升了兽医检测、诊断工作的难度。因此,疫病防治部门应加强与科研、高校、监管等部门的联系,加强对生猪疫病的调查研究,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分析,寻找到快速有效的防控方法[3]。由防疫管理单位结合区域养殖实际情况,规范免疫程序,提升防疫检测、诊断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具体规范内容包括疫苗类型、用药时间及次数等。防疫兽医不但要重视猪瘟、猪丹毒的免疫接种, 还要把猪链球菌病、猪肺疫、乙脑、细小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的 免疫接种列入计划[2]。
2.3 建立专门的生猪疫情监测部门,对区域生猪养殖情况进行动态监管
        在养殖防疫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对应的生猪疫情监测部门,如疫情测报站等,增加生猪检疫设备基础的投入,对检测仪器、化验室等进行更新,提升现有的检疫技术水平[4]。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对散户进行疫情监管,应在技术管理部门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养殖户签订防疫责任相关合同,对养殖户的权利与责任进行详细规定,对区域生猪养殖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对防疫水平较高、卫生管理优异的养殖户予以奖励。与此同时,还应保障基层地区有独立的工作条件、工作场所并配置专业化的检测设施,引导畜牧兽医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革新自己的检测技术手段。
2.4 注重对兽医技术团队的专业化培养,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
        针对养殖户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兽医技术部门应从两方面出发,加强技术指导的力度,发挥兽医工作团队的职能。一方面,技术单位应加大对兽医团队的培养投入,通过短期培训、技术研究、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对于养殖户不合理的用药行为,需发挥兽医人员的职能作用,深入基层和养殖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5]。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引导,在发现疫病表现 的第一时间就向技术部门进行反馈,通过专业性的诊断确认病症类型、性质后,进行针对性用药。
3 结语
        为保证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肉类食品,兽医技术部门应从区域养殖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在现代防疫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养殖单位的技术指导,通过规范养殖户用药流程、加强兽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动态监管部门、强化对引种工作的监管等形式,积极承担起新时期养殖防疫工作的职责,为生猪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平方. 不同腹泻疫病在生猪中的诊断和防治对策[J]. 兽医导刊, 2018, (14): 33.
[2]熊启兴.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体会[J]. 农家参谋, 2019, (3): 26.
[3]胡享兵. 农村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 (9): 90.
[4]刁绍林. 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农村生猪疫病防治的思考[J]. 云南畜牧兽医, 2016, (5): 22-23.
[5]刘维华. 生猪呼吸综合征的监测防治技术示范[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 33(4): 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