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特色发展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周相全
[导读] 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主要培训阵地,研究民警培训的特色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公安院校的民警培训工作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周相全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54
        【摘要】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主要培训阵地,研究民警培训的特色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公安院校的民警培训工作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民警培训特色的问题。因此,促进公安院校民警培训的特色建设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基于“时代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基本特征,以“分类分级、按需施教”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主要原则,以“校局合作”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全面完善公安民警教育的培训体系。
        【关键词】 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特色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高度开放、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日趋增大。为确保公安机关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担负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对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适应现代公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结合公安院校的实际,本文就新时期公安民警培训特色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一、以“时代性、专业性、实践性”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性
        与时代合拍,与现实同步,与需求契合,是公安民警培训工作生命力的源泉。时代性就是我们的公安民警培训工作要紧贴公安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公安民警加强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做到民警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又要做到理论、知识的与时俱进,帮助公安民警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在培训方式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公安民警培训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以专业立校、专业强校为办学思路,以公安侦查类专业和刑事技术类专业为抓手,积极推进教研机构改革、教学方式革新和新兴专业增设工作,以专业发展推动公安民警培训职业化。立足专业特长,开设公安技术类岗位技能培训班,细化培训类型,体现专业(专业方向)特色,突出培训专业性和深入性,力求在专业领域做精、做深、做强,切实解决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公安民警培训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公安民警培训的目标在于提高参训者的战斗力,这意味着培训要紧紧围绕公安工作的实践要求,根据不同警种的岗位职责需要,通过学和练获得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应起到将理论、知识化为战斗力的催化作用。这就要求培训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水平,还应有案例作为支撑;培训师资应具备实践经验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培训模式不能是单一的讲授式,更应注重学员通过实操和训练。
        二、以“分类分级、按需施教”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主要原则
        所谓“分类分级、按需施教”,是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警种的民警分别开来,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各自的岗位职责、成长需求等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开展教育训练,使训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一)“分类分级”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
        分类分级的含义有三点,一是按照不同级别,即不同职级、不同衔级分别开来;二是不同层次,可理解为培训层次的不同,即初任培训、专业培训和晋升培训;三是不同警种,即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业务性质进行区分。通过分类分级,将培训对象的特点凸显出来,从而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
        (二)“按需施教”突出了培训的实效性
        按需施教实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反映的是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警种参训学员的不同需求,同时它反映的也是来自不同地区参训学员的不同需求,因此它促使培训专业的设计和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落实到培训上就是“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三)“分类分级、按需施教”确保了培训的规范性
        按照“分类分级、按需施教”,对不同参训学员的培训内容可以相对固定、相对规范,这就有利于确定和统一各个层级和各个类别培训的培训标准和培训目标, 从而确保培训的规范化发展。
        三、以“校局合作”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
        公安队伍的性质、任务和职业要求决定了公安教育的职业属性。这决定了公安民警培训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和职业针对性。它要求教育培训工作要面向公安工作实际,满足警务实战需求。公安机关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公安民警履行岗位职责需要什么能力,我们就应当培养学员具备什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实现为公安工作实际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目标,实现自身价值。
        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的支持与参与。公安院校必须依托公安行业优势,把握行业型院校的基本特点,遵循公安职业化教育的本质要求,对自身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等进行科学的定位。“校局合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加强与公安部相关业务局、各省市公安机关合作,建立深入的校局教学和教科研合作机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校局教师队伍建设合作机制,互派教官,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将合作局作为公安职业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局合作中参与教学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实习、教官实训课程等,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四、全面完善公安民警教育培训体系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专业和发展方向
        学院在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视频侦查技术等专业教学、培训上取得了鲜明的特色。我们应充分利用专业特色,通过校局合作,着力发展专业警种的培训,如:与刑事侦查局合作,开展刑事侦查、刑事技术专业培训;与技术侦察局合作,开展公安情报、技术侦查业务培训;与禁毒局合作,开展禁毒业务培训;与经济犯罪侦查局合作,开展经侦业务培训;与网络安全保卫局合作,开展网络侦查业务培训;与治安管理局、法制局合作,开展治安业务培训;与交通管理局合作,开展交通事故处理业务培训。
        在培训布局上,重点开发高端培训项目,如公安部调训任务、各省市的高级指挥员培训,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公安民警培训工作,深化素质强警交流合作,突出人才交流和智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二)建立以“忠诚教育、能力建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完善教学布局,以“忠诚教育、能力建设”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在忠诚教育上,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课程、案例教学、先进人物现身说法形式,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使命、严守政治纪律,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矢志不渝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群众利益的保护者。在能力建设上,要体现岗位需求的特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时代性特点,把握前沿动态,及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实践转化为教学内容。
        (三)以“教官制”推动师资队伍的转型
        师资队伍是整个教育训练工作的根基,教师的能力素质与教育训练的质量息息相关 , 直接关系到教育训练工作的成效。建设一支能战善教、专兼结合的教官队伍,是我们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关键。根据学院目前的情况,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行教官制。“走出去”即让学院的教师去一线接地气,实践磨锐气,一方面可以要求任课教师每三年到基层实战单位挂职锻炼一年,了解公安改革动向,体验基层工作特点,充实教学鲜活素材。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开展经常性的专题调研,主动跟踪研究公安实战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收集整理公安工作新经验、新成果,做到研以致用,指导实战。“请进来”即建立教官库,通过校局合作,收集各省市的教官信息,将校外的实战教官请到学校来,为我们的任课教师、参训民警进行培训,加强交流。
        (四)推动培训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培训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培训模式,知识经验在教学中是单向流动。针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应在培训中大力推广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办案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加大实战案例的比重,进行团队化教育,采取专业化、小班化、精细化教学。
        加强网络学院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各项功能,充实内容、维护运转,为民警开展岗位练兵、自学自练提供网上平台,通过更加灵活和丰富的手段来提高教育训练的效果,切实发挥网络学院在在提升公安民警能力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网络培训日常化、实时化。
        (五)完善教育培训评教、考核、激励机制
        1、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学员评教制度
        学员评教制度使学员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若干方面。评价工作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学员听教师讲授课程后,无记名填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院将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和教师本人。学员评价结果作为调整课程内容、调配师资和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2、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开卷/闭卷考试、分组讨论、现场模拟等形式进行,通过对培训内容的回顾和总结,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3、健全培训质量跟踪监控机制
        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跟踪,采取专项开平和综合考评等多种方式,对民警参加训练的情况进行严格考评,以考促练,以练促战,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健全以学员满意为目标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优质课评估机制,对优质课进行奖励,并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健全教师档案,根据教师授课质量、参加调研、教研、完成科研情况对教师进行考核;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整个培训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艳青. 加强校局合作,促进公安教育发展.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9.
        [2]王彬.关于公安教育训练一些问题的思考.公安教育,2013.8.
        [3]程琳. 特色办校 实效育警 提升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新水平.公安教育,2013.8.
        [4]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教育训练处.以教官制建设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创新发展—辽宁公安教官队伍建设十年回顾. 公安教育,2015.7.
        
        
         
[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公安民警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JG16EB216)、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成人教育领域科研课题“基于微信平台的民警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LC1789)、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院级项目(项目编号:D2020040)]
周相全[  作者简介:周相全(1982-),男,陕西安康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培训学院从事民警培训工作。E-mail:icemanzxq@163.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