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包刚 曹元
[导读] 当前,水文地质技术、工程地质技术与环境地质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水工环技术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包刚 曹元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山铜矿,332100
        摘要:当前,水文地质技术、工程地质技术与环境地质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水工环技术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水工环技术的应用水平,决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成效,关乎人与环境的和谐稳定关系。本文将论述开展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概括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并提出实践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工环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不仅要合理运用水文地质技术、工程地质技术与环境地质技术,发挥水工环技术的优势,还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对环境勘察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处理与分析,精确预警地质灾害,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开展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和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风暴的快速演变,人们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水工环地质工作不仅要加强对水土资源的治理与防护,还要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危害。只有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转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理念,坚持水工环地质技术创新,才能加快行业发展及生态经济的稳定发展。
2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特点
2.1地震
        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板块大范围的剧烈运动,在地壳层中释放强烈的地震波。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尽管地震预警方法越来越多样和完善,但是仍无法百分之百的精确预测地震灾害。
2.2山体滑坡
        除地震以外,山体滑坡也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山体结构沿自然斜坡发生大规模滑落。山体滑坡不仅会破坏公路、农田与房屋,还会对公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山体滑坡预警也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
2.3地面塌陷
        尽管地面塌陷的范围有限,但是造成的破坏力却是十分强大的。工程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性是导致地面大范围塌陷的主要原因。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结构,削弱了地质结构的稳固性,再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面大范围塌陷。相较而言,岩溶地带发生地面塌陷的概率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岩溶地带的地质结构条件不良,工程建设对地质结构的干扰程度较大。
2.4地裂缝
        采空区范围过大、地下水位变化程度较大以及矿产爆破开采,都会使地表结构出现裂缝,再加上地壳微观运动,持续强降雨的冲刷作用,使得地表裂缝宽度增大,形成了大规模的地裂缝。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外部持续高强度作用力的影响,使得基底岩层形成高密度聚集裂隙。同时,随着掘进开采的深入,开采区浅层地表水逐步被抽取殆尽,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松软土层,在外部机械动力的影响下,产生地裂缝,诱发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形式
3.1地震灾害预防治理中的应用
        如今,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并被拓展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首先,技术人员要全面掌控发生地震灾害后的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有计划性的预防处置方案,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通常来说,发生地震灾害时,高层建筑物会剧烈摇晃,甚至是直接垮塌,且伴有火灾事故、触电事故。

当地震等级达到一定程度,沿海城市还会发生海啸。为此,有必要合理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对地震灾害实行精准预测,提前组织震区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减轻人员伤亡。
        其次,也可以根据动物们的异常举动提前预警地震灾害,如鸟类成群飞行、小狗乱吠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使用电子仪器设备监测地震波变化情况,预估地震灾害等级,进而采取合理的应对处理措施。
3.2地面崩塌预防治理中的应用
        地面崩塌也是一类典型的地质灾害。相较而言,偏远山区地带发生地面崩塌灾害的概率较高,而且常伴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连锁灾害。地面崩塌的危害范围较广,破坏程度较大,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若想发挥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面崩塌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预防性工作。只有提高预防工作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如果预警的地面崩塌事故危害等级较高,必须第一时间组织崩塌区人员有序撤离,并争取在灾害事故发生前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降低危害程度。
        此外,建立健全的林业开采监管机制,加大对林业开采的监督管理力度,大力倡导退耕还林,扩大绿化覆盖面积,增强地质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进而降低地面崩塌事故的发生率。不仅如此,还需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在发生地面崩塌事故时,有条不紊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一方面发挥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另一方面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3地面塌陷预防治理中的应用
        当前,水工环地质技术不仅被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而且在地面塌陷治理工作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各类高精尖技术设备和手段,对地表塌陷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判断地面塌陷的诱导因素,编制完善的治理方案,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理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信息的总结与分析得出如下几方面结论:第一,由于岩溶地带的地质环境较为特殊,所以极易发生地面塌陷灾害。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对地表结构实行动态监控,可以实时掌控地表结构的变化规律,及时判断地表结构的异常现象,提高地面塌陷灾害的预防治理工作效率。第二,针对已经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方法,进而最大程度的减轻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3.4应用于地裂缝治理中
        地裂缝也是一类常见的且危害程度的较大的地质灾害。合理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减轻地裂缝危害程度的关键举措。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特点不同,编制的地裂缝治理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精准判断地裂缝深度以及地裂缝的危害程度,并根据判断分析结果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降低发生地裂缝灾害事故的概率。
        例如,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全面掌控地表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精准判断地下水的水位变化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淡水资源,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提升地裂缝的综合治理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必须采取对应的预防治理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伴随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水平也随之提高。只有合理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才能进一步改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学军.探究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0(08)
[2]朱昱.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No.553(13):171-172.
[3]曾嵘、宾楒源、曾慧敏.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No.551(11):246-247.
[4]伏勇强,姜倩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
[5]张欢.新时代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