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借鉴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邓彦睿
[导读] 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聚集了很多彝族的劳动人民。民族音乐是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结晶,他们的民歌也代表了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的借鉴。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邓彦睿  61000

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聚集了很多彝族的劳动人民。民族音乐是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结晶,他们的民歌也代表了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的借鉴。很多彝族的民歌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音乐的歌唱技巧,还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种歌唱技巧和真情实感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使得彝族民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加之以配备了当地的民间歌舞,不仅丰富了内容,还增添了更多的形式。本文对四川凉山彝族民歌以及演唱技巧的借鉴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彝族民歌;表现形式;演唱技巧
        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坐落于凉山安宁河一带,古时也被称为“邛都”,是彝族祖先南下之后选择的栖息之所。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与劳作发生了显著变化,民族民间音乐的出现正是彝族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其艺术表现风格与演唱技巧和彝族地区的环境及民俗有着必然联系。
        一、凉山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
        (一)民歌演唱没有伴奏与伴舞,合唱成分也较少
        传统彝族民歌边唱边跳这一表演形式仅仅出现于祝酒歌当中,边唱边跳也仅仅局限于部分肢体动作方面。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需要追溯至彝族的历史发展时期,当时彝族民众居于深山老林当中,在自然环境的约束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普遍,加之奴隶制背景的限制,彝族祖先在压迫下鲜少有聚集的机会,因此合唱在彝族民歌中是极为罕见的。彝族民众认为合唱的形式是对天神的一种不敬,除非在特殊的求雨或是丧葬场合才会偶尔出现合唱。在阶级观念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彝族歌曲的节奏感也显得较为缺失,即兴演唱成为了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一即兴演唱的过程也大多是无伴奏的环境下展开。
        (二))和日常的生活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
        通过采风发现,很多凉山彝族的民歌,还有地方语言的语音,而且植入的十分自然。例如:荷波米,其中显示出了很多彝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他们的民族性格,我们从这里也能够发现,这个民族在进行歌唱创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生活的内容,在处理声音、歌词旋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实现了情感和内容的统一。在了解了凉山彝族文化特性之后还发现,这些民歌演唱和日常的语言是非常相似的,二者是相互渗透的。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凉山彝族民歌表现形式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二、云南彝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云南彝族的民歌代表了对历史的理解,对历史的借鉴。很多彝族的民歌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音乐的歌唱技巧,还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将对演唱技巧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装饰音的处理
        通过分析很多彝族的歌曲能够发现,彝族歌曲有很多的装饰音。在演唱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其中的特点和风格,我们可以从装饰音入手进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就是声情结合,很多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都是声情并茂的。


彝族的歌曲也体现了这种特色,在演唱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改变声音气体的变化,从而完成一首比较流畅的歌曲,如果歌唱者稍有不注意,出现了拉紧的情况就会漏气,整体的流畅度也会受到影响。把情感和声音结合起来,是很多彝族歌曲演唱过程中的技巧方法能够融入歌曲的灵魂,使得歌曲更加动听,也能够吸引听者,让他们有种声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听众带进大自然,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及其中雄伟壮阔的气势。
        其次就是换气点处理的比较特殊,很多彝族歌曲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拖腔,而且节奏十分的灵活,如果乐曲比较长,中间可能会出现换气、停顿,流畅度会受到影响,而且整体歌曲的美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偷气换气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歌唱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找到不易察觉的换气方式,从而保证整首歌的流畅性。
        (二)音域宽广、高低起落的演唱技巧
        首先要保证连贯舒畅的演唱,我们上文就已经提到了装饰音的这种演唱特点。拖腔能够连贯的表达,乐曲的内容,如果一些乐曲的句子比较长,情感比较丰富,在演唱的过程中,快速的进行气息的转换,首先就要把吸气做到位。这一点和之前的透气换气十分的相似,二者是要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就是真假嗓音的转换,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掌握这种技巧,才能够把欢愉自然的态度展现出来。很多演唱的老前辈不是过于注重这种方法,他们希望能够合理的展现大自然的声音,受到了地势,地形的影响,很多对唱的山歌习俗十分的常见,能够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心情。这种对唱十分的婉转缠绵。所以需要进行真假嗓音的转换。只有做好换气点的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增加嗓音的转换。在开口的过程中和胸腔产生共鸣,才能够保证气息更加的均匀。假嗓在演唱的过程中比较困难,需要把自己的声带拉紧,气息自然的下滑之后转换为真上,这两者是不断转换为真嗓,演唱者要学会用不同的位置进行共鸣,发出声音。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必须要用声带唱歌,否则就会影响到整首歌曲的质量。
        (三)说唱结合的演唱技巧
        首先要做好唱词的积累,可以搜集一些民间的词语比较押韵的白话,在大量训练的过程中做到口脑结合,这样才能够把不同的词汇进行灵活的转换。这些词语都是在和当地彝族人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比较独特的方言,也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
        其次就是十分讲究的吐字。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自正腔圆。要确保吐字的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歌曲。
最后就是要把说唱结合在一起。唱词编写前后不能修改,曲调要把说合唱连接在一起,二者不能断开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首歌曲完整性,所以说曲调是不能改进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乐曲的整体感。在唱中有说,在说中有唱,以灵活多变,曲式多变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听众。
        三、结语
        凉山彝族的民歌表现形式十分的丰富,而且也凸显了十分有特色的当地特征。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能够发现其中的审美意象,能够通过演唱技巧体现出来。相信在未来,这种彝族民歌将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将会推动民间艺术朝着更高一步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艳,景志朋。凉山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曾明,罗曲,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5.
[3]杨柳。凉山彝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借鉴[J].黄河之声,2015(09).
作者简介:邓彦睿 男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师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四川民歌改编与表演创新融合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CWYA20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