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廖小云1 廖中秋2
[导读]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核心素养的思想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是顺应时代教学主题的一种表现。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探寻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中心学校  廖小云  331600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城北学校  廖中秋  343000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核心素养的思想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是顺应时代教学主题的一种表现。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探寻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下将从阅读理解和思维发展等能力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还不足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进行阅读时的正确方法,这样一来才会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小学语文阅读的拓展方式有很多,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课外的阅读拓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对语文阅读拓展教学进行探索。
        一、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将核心素养更加深入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语文阅读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读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1]。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方法,并在学生阅读之后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回忆文本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能够将问题与文本联系在一起,长此以往,他们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感受文本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提出问题:“文本第二自然段‘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然后学生运用重点阅读的方式,对第二段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阅读,从而得出“秋天的雨使得大自然的万物获得了新的生机,世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鲜艳色彩”,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的“可视化”和“直观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感知文章的“美”,有效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詹天佑》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对这一课中的生僻字、形近字和多音字进行整理,将知识点勾选出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对课本有一个初级了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僻汉字,老师让学生通过在纸上一笔一画的练习来加深记忆,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其次,小学很多文学作品都极具美感,然而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限制,让学生触摸不到这些“美”,无法近距离感知,而多媒体技术就能让课文中的美感“可视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功能,让学生深刻体悟到文章蕴含的美。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教学中,文中美丽的山岭景色和壮阔的自然风光,在以往教学中,都只能让学生自行想象,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壮阔的小兴安岭以及富有地域色彩的风俗人情,让学生在这样瑰丽的自然风景中,深切领略到博大的人文风景。再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海滩”“海龟”“海鸟”这些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意境,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加直观感受教学内容。


有效引发学生对“美”的探究和思考,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技术运用,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
        当下,教育方式由以前单一的线下集中学习逐步转变成线下、线上等多方面的综合学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不仅丰富了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还使他们随时都可以参与学习,寻找自己喜欢的阅读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双层教学,让知识在线上和线下流动起来,能第一时间跟教师、同学交流,即时互动、答疑,增强了阅读效果,提高了知识传授效率。例如,在线上教学一年级《声律启蒙》时,教师提供阅读视频分发给学习群组,让学生借助网络提前欣赏《声律启蒙》的吟诵片段,在聆听中学习感受内容的节奏美;然后教师示范吟诵一段发到班级群里,注意字词的轻重,体现文中的“韵”,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最后让学生来熟读,及时上传,教师及时在线评价,也可以生生评价。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线上技术的运用,拓宽了教学的方式,教学时间及时,教学内容也从课本走向课外,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
        小学语文是增加学生文化储备、提升学生文化感知能力的重要学科,而文化感受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广阔的阅读背景中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储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感受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此篇文章所选自的《世说新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小古文的阅读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卓越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从而完成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五、融入文本,提出质疑与见解
        阅读不能浅尝辄止,学生只有真正融入文中,专注于故事情节本身,才能感受到深层次内容。为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教师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并对文章中的现象与问题提出自己的体会与想法,对不认同的事情发出质疑声音,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阅读水准也将明显提升。在阅读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课堂提问,以此掌握学生对文章的读后体验,并带领他们发掘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次内容,使其慢慢形成独立探究的习惯,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推动思维模式的形成,掌握阅读与理解的技巧。譬如,在阅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文章主旨是什么?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等,此种问题能使学生从多种视角思考,也能培养其抽象性思维,使他们形成独立探究精神,与此同时更好更快地阅读与思考,实现全面进步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序发展、稳定进步的关键理念,它能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思维发展、文化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将其与语文课程素材相结合,制订出高效率的教学方案,从而促使阅读教学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马登芳.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0(26):152+154.
[2]李斌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4.
[3]卢宝峰.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08):77-78.
[4]吕姣姣.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08):171.
[5]张清国.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2):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