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论如何有效发挥红色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张岩
[导读] 红色文学作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政治性的特点,是我国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内容、理想模式和重要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等一些国家的多样性文化渗透给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徐州工程学院  张岩

摘要:红色文学作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政治性的特点,是我国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内容、理想模式和重要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等一些国家的多样性文化渗透给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更大挑战。因此,我们要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统筹互联网和线下资源,凝聚政府、学校、媒体、社会力量等多方合力,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学作品,帮助社会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从而有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红色文学作品 思政教育功能 解决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尤为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其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社会成员的品格和价值观塑造,更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红色文学作品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是一种优秀、先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学作品以“红色”为底色,依据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革命史实,创作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史诗,其形式出众、内涵丰富、思想寓意深刻,蕴含鲜明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内涵,借助文学作品的感染和传播力,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们的意识形态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持续的思想教育,促进民族情感不断升华。
       (一)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大相径庭,其大多具有政治性的特点,政治意识鲜明,思想内涵丰富,其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实现等政治意识,引导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原则、方向和道路,毫无疑问都具备了政治意识教育功能。例如,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讲述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步步觉醒蜕变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成长故事,这部红色经典除了塑造典型人物林道静之外,还塑造了不少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青春之歌》所展现的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都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因素,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教育功能。
       (二)思想教育功能
        红色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作为一种特殊文化载体,对人们的思想有着隐性的教育功能,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红岩》这一本用生命写下来的书,就是一本杰出的共产党员的最生动的教科书。这部红色经典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把“小说”形式和“教材”功能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我们看到小说并不重视传统中情节、主人公这样的基本要素,而是把抽象的革命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演绎和解释,主要是通过故事和人物的言行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了,它是一本传达思想的“教科书”。
       (三)情感升华功能
        红色文学作品肯定和赞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创作中主动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品质,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尊老爱幼、以人为本、爱国爱民、和衷共济等。众多红色文学作品体现出作者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强大认同和高度自信,其所包含的优秀传统美德、崇高精神追求等优良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广大读者,人们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情感得到不断地浸润、滋养和升华。
        二、红色文学作品中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现状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方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文化多元性愈发突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红色文学作品遭受冷遇,亟需摆脱困境。
       (一)红色文学作品传播平台的局限
        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文化传播方式变化日新月异。但是红色文学作品的传播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相对于电视、电影、音乐等娱乐方式的传播路径而言,红色文学作品囿于其本质属性,则显现出局限性。同时,各种游戏平台、娱乐媒体直播平台等新娱乐模式都对传统文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而影响了红色文学作品这一传统文学阅读群体数量的减少,致使其思政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
       (二)思政教育相关群体的认知缺乏
        当前情况下,我国思政教育教学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亟待改善和解决。一方面,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红色文学素养不高,教育者在思政教学中对红色文学作品普遍缺乏重视,忽视红色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的挖掘,教学模式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另一方面,教育者对红色文学作品的忽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受教育者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理解也多是处于浅显层面,受教育者很难对理论知识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影响文化认同和自信。这些问题致使红色文学作品逐渐被“漠视”,也使思政教育功能有效发挥陷入困境。



       (三)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当前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等开放和交流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流动越来越广泛,多元文化价值“泛滥”。一方面,西方一些资本主义的思想糟粕流入中国,如“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否定了我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正确价值观念,抹杀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的逐利性导致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致使人们思想意识形态混乱,[1]代表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红色文学作品被边缘化。这些都为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增加了阻碍。
        三、加强红色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解决办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始抓不懈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专业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学中包含着旗帜鲜明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非凡。因此,创新红色文学作品学习与传承,探索有效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一)突破传播局限,融入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网络传播具有效率高、范围广、速度快等优势,为了进一步地发挥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功能,学习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文学作品中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政府要发挥好不可替代的领导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群体开拓创新,拓展红色文学作品的传播载体,以互联网为依托,辅助搭建高质高效的传播平台。例如,积极利用“三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建立红色文学作品的相关公众号、官方微博、短视频账号、应用程序等,统一互动平台,在云端共建共享,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红色文学作品的话题讨论,激发阅读兴趣并拓展更广泛的阅读受众,从而提升红色文学作品的网络传播力和水平。同时,广大媒体平台要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意识形态,要利用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契机,加大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新闻宣传力度,例如,开设党史学习专栏、“讲好红色故事”专题等,通过这些措施为红色文学作品的传播营造良好氛围,将红色文学作品中经典故事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人文情怀更直观主动地展现给人们,把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红色故事讲好、讲深,从而拓展红色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真正有效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2]
        (二)创新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思政教育全面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在这项任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应集中优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开设并完善精品课程;教育者应提升自身红色文学素养,精选优秀的红色文学作品典型,深入挖掘和解读作品中的精神品质和时代意义,帮助学生拓展视界,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自信。其次,凭借大数据资源的优势,教育者应引入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线上线下结合授课,课上课下灵活互动,将红色文学作品中的英雄故事等素材生动地融入教学课堂,让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更有质量、更加高效。[3]另外,课堂教学应考虑学生实际需要,配套开展红色文学作品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群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红色文化作品课堂活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学作品、全面了解党史和新中国发展史。只有学生从红色文学作品中汲取到正确的政治观、党史观、国家观等思想意识形态,思政教育功能才实效发挥。
        (三)塑造传播常态,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和社会实践的支撑,因此,红色文学作品传播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并形成长效传播机制。首先,政府要政策上下功夫。例如,选取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设立红色文学作品学习宣传日、革命纪念日等,提高红色文学作品的社会关注度,广泛动员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红色文学作品的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交流思考中了解红色文学作品、传承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其次,媒体、社会力量也要配合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例如,出版社启动“红色”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整合归纳红色文化,打造义务教育红色文学作品集、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红色文学作品集、党员干部红色文化学习专辑等一系列系统工程,从每一个成长阶段介入,使人们红色文化素养得到熏陶和提升。新媒体等平台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集结专家、学者等社会群体开展关国“红色城市”的红色文学作品的交流展览活动,并做好解读和报道宣传工作,扮演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引路人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群体从无数红色故事中感悟到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国家和民族基因,“红色奇迹”才能赓续传承,其思政教育功能作用才能持续、强化。
        结语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新进程中,红色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和内容已成为现实要求,关于发挥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路径仍需更多探索。
参考文献
[1]柳楠.红色文学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1):187.
[2]赵小敏,刘亚琴.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公关世界,2020:34
[3]张蓓.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探析[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8.
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红色文学课程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019-R-77667)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