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苏李倩
[导读]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苏李倩  321015

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现状及成因,提出将目标管理想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议,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机制,探索实施高校思政教学目标管理的对策建议,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管理;课程思政
        一、目标管理原理以及在等院校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率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个设定双方都认同的目标并以这些目标的实现来评价员工绩效的过程。[ 罗宾斯,德森佐,库尔特.管理学:原理与实践[M]第7版.毛蕴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这一理论在之后的漫长时间中被不断完善改进,目前,最主流的目标管理定义为:以人为管理中心,以工作成果为管理标准,以管理目标为最终方向,使得工作成效最大化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也被简称为MBO管理方案。[ 梅林;《浅谈目标管理法在企业中的运用》,载.《管理学家》2011年第9期,第15页.]这类解决方案的起源是一种名为 “Y理论”的思想。它指的是在已经知道最终要求的条件下,个人确保对自己的工作方向负责,这个目的主要由通过目标的激励来引起个人的积极性,调动组织全体参与人员的参与热忱,形成比较和谐的组织环境,保证总目标。它的重点就是在对目标的核定与实现,在管理过程中一切以目标为方向。这种方法目前在全球各个国家的诸多名企业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极高的成效。
        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程设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严阵以待的部分,它对于当前社会上最宝贵的一部分人——大学生而言,是事关人生发展的重要经历。可以说,一个大学生是否有资格从前一辈手中接过民族复兴伟业的大旗,大学里的思政教学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话语权。用目标管理的理论来分析,高等院校的思政培养的最终理想结果,就是要把这部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培养成将来能够有信心、有热忱、有目标的去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的新青年。因此大学必须要把“立德树人”设定为工作方向,思政教学相互契合起来,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所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基本问题。[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 ]三大根本问题和目标,组织形成一个多个方位的、整体的、有多个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全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工作的有效程度、针对强度都能够被不断提升。
        二、目标管理方法对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对己方招收入学的学员进行思政教育是国家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评判中最有力的一项指标,也是大学对于学生个人素质培养负责任程度的具象体现。根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的的指导思想,结合各高校具体实情,制定高校自身的战略目标,这是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且,这一教育过程中的核心方法就是管理和服务。这项工作以及在目标管理的一些理论有着很高的相似点。这表示目标管理的相关方法是可以很好的融进教育方案当中的。另外,这两者的相结合,对于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素养等多个方面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也是目前这思政教学中最科学的道路。
        在思政教学管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目标管理的理论无疑是最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它以对目标的实现为管理方法的核心,具体以对目标的制定、实现、评判以及调整等几个过程来不断推进。而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目标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它关系到院校本身的类别、院校层次,环境背景、培训时间、教育性质、覆盖面各个角度的要求综合判断。因此,如果想达成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学任务中制定出符合诸多需要,并且能够满足因适应新时代和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而对思政教育提出大量新要求的培养方法,就对目标管理的方法有着较高需求了。如果能够成功应用,目标管理的许多优势特性将可以很好的解决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诸多新要求新挑战,同时还赋予了新教育方法极高的可实现性、可调整性,对于教育方法的不断推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对于实现大学思政培训目标的工作而言,目标管理是最具科学性、有效性的方法。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与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互动制定共同目标,将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相关部门和思政教师等,对这些工作进行合理的责任分成,上下层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牢固的目标管理体系。同时在不同层次划分不同层面的目标管理方案,并且将绩效认定标准设定为这些经过细化的目标,使高等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目标能够在多个层面同时按部就班的得以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建立健全双向互动机制,各自明确自身目标、职权和职责,充分发挥教育参与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挖掘教育参与各方的潜能,提高积极性,确保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得到落实落细。
        三、目标管理在当前大学思政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大学思政教学工作中目标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思政学习工作不断发展,但是仍有进步空间。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高校育人战略目标与可达成的目标存在差异,无法真正实现预定战略目标,思政教学目标管理的完成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第一,目标设置笼统抽象。就目前而言,已有的大学思政教学工作中的目标依旧处于明确不足的状态。如近年提出的思政教学、学科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发展等方面的目标都较为理论化。而当代大学生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凡是只求通过,目的只局限于毕业证,教育者的抽象培养目标与教育对象的过低要求形成强烈冲击,造成高校全体全时全向育人过程中的目标混淆不清,双方都无法将目标转变成行动的动力。
        第二,目标层级不够清晰。当前高校制定思政教学目标普遍过于宏观,导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衡量教育效果。例如目前大多数高校设定通过讲座和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通过几次讲座培训和形式化的实践活动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思政学习目标要具有可行性。思政教学的层级目标要与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兴趣爱好等多个部分组合起来,构建具象化的目标体系。部分高校的学生对目标管理认识不够到位,肤浅地认为思政教学属于老师的职责,对学校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解等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大学思政教学实施目标管理效果欠佳。
        第三,各目标协调配合度较低。目标管理理论已被充分运用于管理领域,但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运用较少。从思政教学工作的性质来说,各个教育目标彼此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想要达到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目标,就必定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安排一定量的辅助目标,由此,将这些目标统一整合成为一个目标集合体。思政教学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思想、心理等多种类型的教育系统,这就造成了在这项教育过程当中会有着许多不同方面的目标,而利用目标管理的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些目标统筹规划起来,使得它们彼此协同,不再是各个独立的个体,以真正达到高等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的整体要求。
        第四,当前的思政教学时效性不足。如果要满足新时代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必须要设定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并且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适时调整目标。国内部分大学将入学教育内容放至整个学生培养阶段,但是譬如安全课程、网络课程、大学适应课程、心理教育课程等,就可以安排在学生入学初期开展,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学会警惕性,更好更快适应新生活的目的。所以,思政教学需要实时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程度和速度切实的调整方案,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这项重要的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实施高校思政教学目标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科学的思政教学目标管理理念
        大学管理者须着眼于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方向,将目标管理理念和思政教学有机融合,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思政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将所有思政教学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组织起来,同时注意思政教育管理民主化,学生自我管理,思政教学成果管理目标化,最终保证思政教学战略目标的达成。
        (二) 制定规范合理的思政教学目标管理体系
        目前,最具规范性与合理性的大学生思政教学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将分目标和总目标相协调,共同组建成一个整体的目标管理体系。这项伟大的教育工作总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在将来能够很好的担任民族复兴要务,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新青年,分目标是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质,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教育和思政教学等。在这一前提下,高等院校如果想要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要求,就必须推进思政教学理论课程的多样性,用更加全面合理的整体目标管理体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新人才。
        (三) 创建科学的思政教学目标管理模式
        现在的思政教学管理体制是给大学的各项管理任务指出了大致的框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框架与实际情况有冲突。新时代下,我们对大学的思政教学工作的管理一定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政教学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首先应建立完整的思政教学目标化工作体制,科学授权,合理分工,让思政教育的主体客体都亲自制定自己的分级目标,形成完善的思政教学目标管理工作机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各级组织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尤其是分级目标都是各级亲自参与制定,对其有全面理解,以此目标结果完成度去考核评定,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效果,进而促进个人能力的自我提升和目标的完成。
        (四)引领学生锻炼出自我管理能力
        对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目标,它对于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目标管而言,也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政教学的目标管理过程中,要提前明确以生为体的教育观,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本校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在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个性提高需要及个体独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提供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课程,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宾斯,德森佐,库尔特.管理学:原理与实践[M]第7版.毛蕴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
(2)梅林;《浅谈目标管理法在企业中的运用》,载.《管理学家》2011年第9期,第15页.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
(4)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