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育人背景下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武淼
[导读] 高校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和别的专业的大学生对比,他们的集体意识比较弱、思维灵活、创造性显著。在文化育人理念下,开展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尊循艺术的自然规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武淼

摘要:高校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和别的专业的大学生对比,他们的集体意识比较弱、思维灵活、创造性显著。在文化育人理念下,开展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尊循艺术的自然规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策略,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育人;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引言
        文化育人进一步突显了教育的宗旨,进一步扩大了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措施与渠道,对新时期搞好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给予了正确的指导。然而,文化育人的作用不会自动达到,一定要采取适合自我成长规律的模式出现[1]。在新时代,怎样增进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文化育人作用,优化思政教育措施,优化人才培育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这是历史赋予高校的伟大使命与责任。
        二、大学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因为专业的特性,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存在着和别的专业不同的发展环境、发展规律、发展方式。艺术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院校对他们的专业基础要求远远超过对文化理论基础的要求。所以,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别的专业的学生比较起来有着显著的特点。
        1. 缺乏集体观念
        艺术专业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同时往往会产生以个人为中心的现象。这些学生一般把自身的差异之处当成表现自身存在的道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在逐步成长时常常会表现出以自己为中心,同时在个人言行方面展现出较强的个性,整个成长过程中可能以个性化成长为重点[2]。然而,如此一来,将会造成艺术专业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而且缺乏参加组织活动的热情,只注重于自身发展。艺术专业大学生通常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对国家大事的态度也比较淡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难以构成共识。
        2. 纪律意识不强、思维活跃
        艺术专业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授课、生活与学习方式,加之他们本身不想受个性制约,一般会出现纪律意识淡薄、生活方式懒散、纪律松懈等问题,他们对纪律和思政教育普遍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这些学生的学风、班风也较难开展规范,综合形象较难得到提高。可是,艺术专业重点是培育大学生的洞察、理解、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由于受专业的影响,艺术学生在思维灵活性上常常优于别的专业的大学生。
        3. 文化课较差但艺术创造力较强
        艺术专业大学生中,有人自幼就喜欢艺术,也有的临近高考文化课成绩不好,所以选择艺术院校当成通往大学的捷径。热爱艺术的学生可能将艺术当成生命的一部分,这些学生对艺术有很深的感悟,对艺术有极强的洞察力,艺术创造性也很明显。 因为这些学生从小就将很多时间与精力用来学习艺术知识,所以,他们更注重专业学习,则会忽略文化知识的学习。“走捷径”的学生通常本身文化知识基础不好,学习能力不强,整体素养不高。
        三、文化育人背景下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在文化育人理念下,高等艺术大学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不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且也要切实了解他们的不足,探求适合艺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渠道与措施。
        1. 以人为本,尊重艺术
        艺术院校培育的学生不仅要肩负起满足大家越来越高的文化艺术意识需求的职责,也应肩负起艺术弘扬与创新改革的重任。大学培育的应是德艺双馨、高品质文化艺术栋梁之才。文化育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艺术人才的培育应该以人为本,在大学进行思政教育应该尊循艺术发展规律,尊循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因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性与培育特点,在此类群体里进行思政教育活动,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个性,以德服人,和时代同步。避免出现“管中窥豹”的现象,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与思维想象能力扼杀在萌芽时期。
        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文化育人要把坚持社会核心价观作为前提。在文化育人理念下,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应该坚持社会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地用科学的精神理念来引领大学生,由艺术学生的特性与具体需求着手,分析与解答大学生日常所关注的重点、难点与热门话题,尤其是和艺术专业大学生健康成长联系紧密的有关话题,比如专业、就职、创业等许多实际问题,引导艺术专业大学生科学认识与解决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辩证关系。通过运用艺术院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载体,切实将精神理念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念中,培养他们敢于承担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传承、的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3]。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把艺术专业理论学习作为载体,把文化理论学习作为重点,把信念教育作为核心,通过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加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素养的培育。并且增进和家庭、社会以及各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关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把诸多问题产生的因素归纳综合在一起,才能将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3. 树立群体中的优秀典范,发挥标杆作用
        文化育人需要思政教育工作增强文化认同感。艺术专业大学生在进行思政教育活动时,应该切实发挥身边人群中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他们集体内部的认同意识,以便让艺术专业大学生能够见贤思齐,得到共同发展提高。
        4. 创造校园思想教育的良好人文环境
        文化育人的教育环境,不但包含文化硬件环境,还包含文化软环境;不但包含实际存在的具体文化环境,还包含虚构的文化环境。在艺术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活动时,不仅要着力打造硬件环境,也要着重打造优良的文化软环境,塑造优良的教育教学风气,开展建设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与职业发展服务系统等方面,达到全面养人与全体养人的健康互动。尤其是值得重视的是,如今,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力度是越来越大。互联网已是大学生们学习、生活、沟通的常用方式,他们利用互联网百度信息、了解新知识、交流看法、建构文化,来认识、关注社会与世界,达到自身的发展。互联网文化便成了干扰学生意识言行的核心载体。艺术专业大学生相较于别的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常常走在时代的前列。因为他们的专业特色与个性特征,极易受互联网文化的干扰与影响。所以,艺术专业大学生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应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文化平台,将互联网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发扬传统优良文化、抵制消极文化相结合,构建优秀的互联网文化环境。
        5. 提高网络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网络化给艺术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学校应充分发挥本专业的长处与特性,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互联网文化,并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新时代,艺术专业大学生应该全方位提高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主动把握互联网平台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宣传正能量。
        结语
        总之,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过程,而“文化人”符合新时期的需要,有着明显的历史特征。在新时期,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中,应该逐步加强创新意识,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功能,坚持“文化育人”,把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创新、优化教学措施与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丽梅, 左海静, 杨海涛. 浅谈"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J]. 新西部(中旬刊), 2019, (7):133-134.
[2] 孙迪. 文化强国理念下的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与改进[J]. 青春岁月, 2018, (26):229.
[3] 樊晶. 浅析高校艺术生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 文化产业, 2018, (23):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