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监管系统在押人员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王洪亮
[导读] 随着法制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安监管场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悔恨、对抗、厌世、反社会等消极情绪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实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积极心理治疗为框架、以团体辅导为形式,设计了六次干预课程,在利津县看守所管理教育中进行实验。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公安局  王洪亮  257400

摘  要:随着法制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安监管场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悔恨、对抗、厌世、反社会等消极情绪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实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积极心理治疗为框架、以团体辅导为形式,设计了六次干预课程,在利津县看守所管理教育中进行实验。期望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唤醒在押人员积极改造的资源,提升积极情绪,探寻未来的人生意义,达到心理行为矫治的效果。干预主题为:心理稳定化、积极情绪、宽恕、感恩、积极重塑。实习过程中对80名参训人员分成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了前后测试,设计了管教民警的他评反馈,以检验干预的效果。从矫治效果来看,实验组的在押人员积极情绪普遍得到了提高,负向情绪明显降低,人员关系得到改善,回报社会的愿望提升,违纪违规人次显著减少,民警的管理强度降低。本次实践充分说明了积极心理教育对监所管理的特殊群体适用并有效,可以作为监管工作管理教育方法和对在押人员心理矫治的补充措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公安监所管理、在押人员教育、心理矫治团体辅导
        1 、问题提出
        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不断深入,随着扫黑除恶斗争和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专项活动的开展,对违犯犯罪人员的打击力度加大。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等程序的规定,公安机关隶属的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安康医院等(以下统称监管场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未决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数量增多。这一特殊群体长期羁押在封闭环境中,面临审讯、诉讼、判决和改造的压力,部分人员具暴力倾向和有反社会人格。部分监管场所的管理教育工作还停留在看住人不出事的层面,导致对在押人员的内心正能量激发不够,其在羁押期间认罪悔罪不够,主动改造动力不足,回归社会后重新犯罪几率增高,使得我国的犯罪人员改造教育的成本较高,给法制社会建设带来一定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教育进行突破,提高监管民警对被监管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是当前监管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1背景分析
        笔者从事二十多年的看守管理教育工作和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在押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中发现,虽然他们触犯了法律,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看,他们也属于一些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受害者。他们也具有正常人的积极,向善,上进的本质和内在动力。为此,我在多年来的管教工作中探索应用了多种矫治教育的方法。比如:以自律行为养成为主题的军事化管理方法;以激发内心孝善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管理方法;以红色诗词培养社会责任为主题的爱国教育管理方法;以矫正犯罪心理危机干预为主题的心防管理模式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激发在押人员内在动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治已病而非治未病”,管教民警在工作中往往是被动应付,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工作强度很大。
        我在学习各种心理治疗方法过程中,特别是学习了创伤治疗EMDR后发现,积极资源取向贯穿治疗的全部过程,由此我对积极心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年有幸到清华大学参加了积极心理指导师的全部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以积极心理为导向的管理方法在监管系统管理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让我们通过单纯的以问题和改造为目的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促进在押人员的积极资源为动力的管理模式,从而在减轻监管民警管理强度的基础上,唤起在押人员的善的人性本质,提高其内在积极资源和动力,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也在防止重新犯罪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1.2选题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快速发展和推广,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的认可和应用。积极心理学在监管行业的应用,我认为可以有效的转变监管行业多年来以问题为导向的惩罚式管理教育的方式,从而提升在该领域人权保障工作的水平,提高我国未决犯管理行业的文明程度。
        因此,我尝试把马丁.赛利格曼教授的积极心理治疗方法和樊富珉教授的积极团体辅导的形式结合,设计了一套有六次课程的看守所在押人员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将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在监管系统的应用,探索在该领域原有的各类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管理教育方法。在减轻因羁押和封闭管理带来的,焦虑、抑郁、悔恨、抗拒以及反社会人格等消极情绪基础上,激发在押人员的内动力,提高改造转化率,预防重新犯罪。进而丰富监管民警的管教方式,减轻管教民警的压力,以促进积极心理学在公安监管行业的推广和使用。
        2理论基础
        本研究基础理论,建立在马丁.赛利格曼教授的幸福理论PERMA模型,及由此理论产生的积极心理治疗疗程和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技术。
        马丁.赛利格曼教授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的幸福2.0理论,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英文首字母简称PERMA 。第一个要素,积极情绪:是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基石。第二要素,投入:也就是彭凯平教授翻译的福流状态,是指人们沉浸在自己所做的某项事务当中时,物我两忘的状态。第三个要素,意义:是指我们找到一些超越自我的追求时,给自己、给生活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第四个要素,人际关系:是说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能脱离他人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的提升幸福感。第五个要素,成就:是代表了个人对成功的追求。这五个因素,为我们如何提高幸福感,设计产生幸福感的活动方案,提供了基础性和指导性的理论作用。
        在PERMA理论基础上,为了检验积极心理方法对特殊群体的干预效果,如抑郁人群(比较接近长期关押的在押人员群体),马丁.赛利格曼教授和拉希德博士合著了《积极心理疗法:治疗手册》制定了积极心理疗法的14个疗程。疗程1:缺少或缺乏积极资源。疗程2:找出自己的品格优势。疗程3:讨论品格优势,福分日记,三件好事。疗程4:写下怨恨和痛苦的感受。疗程5:宽容的作用,写宽恕信。疗程6:感恩练习。疗程7:讨论福分日记,再次培养积极情绪。疗程8:知足比完美更能带来幸福,设计一项个人满足计划。疗程9:乐观与希望。疗程10:找到重要他人的品格优势。疗程11:找到自己品格优势的来源。疗程12:讨论品味,将他作为一项使积极情绪更持久的技巧。疗程13:给别人一份重要的礼物。疗程14:愉悦、投入和意义结合的完整人生。这个治疗方案对监管场所羁押管理的人群适用,可以有效的为在押人员提供一个积极治疗方案模板。
        团体辅导是一项专业的心理学助人知识和技能,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最早引入我国并进行本土化推广,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发展困惑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时,更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式。在积极心理理论基础上,樊富珉教授又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同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相结合,设计了很多团体辅导的方法,比如“我真的很不错”,“天生我才”,“感恩的心”等,为将这一积极心理辅导的方法在团体中应用提供了参考,可以在监管工作的集体教育中应用,能更多的惠及到在押人员群体,从而减少管教民警的工作强度,大幅度提升监管场所管理教育的广度和效果。
        2.1理论总结
        1、PERMA幸福理论。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教授,在幸福1.0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构建了幸福2.0的理论概念。这个理论包括了五个元素,第一元素: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关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因子,这是幸福理论快乐元素。第二元素:投入(engagement)一种主观的评估,完全的沉积在任务中,物我两忘,时间停滞的一种福流的状态。第三元素:意义(meaning)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种自己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第四元素:成就(accomplishment)人为了成功、成就、胜利、成绩和技术本身而去追求的一种效能感。第五元素:人际关系:积极情绪很少见于孤独的时候,积极的特点就是于他人有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重要元素。这五个因素是我们关于幸福的基石,开启蓬勃人生的源泉,也是积极心理干预方法的基础。
        2、品格优势与美德
        马丁.赛利格曼教授和彼得森等心理学家,根据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广泛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体系,汇集人类的广泛认可的文化品格,总结出了六大美德和24项人格优势。这六大美德分别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超越。24项人格优势是对应六大美德子项。包括;[智慧与知识]创造性,好奇心,思维开放性,好学,洞察力;[勇气]勇敢、坚韧、正直,活力;[仁爱]爱,善良,社会能力;[公正]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节制]宽恕,谦虚,谨慎,自制;[超越]希望、感恩、幽默、乐观、灵性,欣赏。通过测量和分析自己的品格优势,找到自己的突出的性格优势并想办法发挥优势,要比仅仅修补自己的缺点更有效,更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3、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适用:1、解决浅层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对轻微的心理障碍有治疗效果。2、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形成自信等品质。3、改善情感体验,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力、不善表达等。将具有类似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通过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与者找到共性,被接纳,被支持,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力量。4、发展适用行为。团体就像一个社会实验室,成员可以自由地进行试验,去观察、去分析、去体会自己在真实环境中与人处于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4、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是我们人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一种信念,是每个人对自己完成某个方面的能力的主观评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主动去应对压力,接受挑战,面对困难和失败更乐观积极。它既是一种行为的动力系统,又决定了一个人对未来的自己幸福感受和快乐的程度,影响了人的选择、表现、情绪、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自信心和人格的发展,以及成绩表现和潜力的发挥和在应对困难压力时的态度。
        5、感恩理论
        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对人类的感恩进行了定义“个人在认识到他人以一种对他自己造成损失,对接受者有价值,有意义方式行事,从而使得自己获得积极地结果时,就会出现感恩”。研究表明,感恩会使人变得更乐观,更热情和更有活力,人际关系也会更好,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更高。



        6、接受式音乐治疗
        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布鲁夏博士定义的接受式音乐治疗是指,在接受式的体验中,来访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媒介对音乐产生反应。聆听体验的焦点可以是在生理层面上、情绪层面上、理性层面上、审美层面上或者精神层面上的反应,而来访者的反应则是根据治疗目标来进行设计的。(Bruscia,1998)
        6.1理论应用
        本次实习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幸福模型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结构式团体辅导理论和部分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的理论知识。
        6.2实习过程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全国的看守所一直处于封闭管理的状态,我本人也在看守所封闭执勤达到200多天。期间在押人员的数量和情绪变化很大。我所实习的山东省利津县看守所在押人员数量由120人减少到80余人 。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实习的顺利进行,我对课程安排,地点和时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原来的八次课程安排缩减为六次。
        六月份开始,对实习培训对象重新进行了筛选。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编订实习方案。七月份我收到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提供的量表后,对所有人员进行了测试,从中选出了五个监室,36人作为实验组,其余在押人员作为对照组。八月将实验对象选定,进行了积极心理知识的教育。因为监所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了两种实施的方法,一种是在监区内的团体辅导室,另一种是在监区放风场内。这样既能保证监所在押人员安全,又能随时随地的实施团体。九月份开始对在押人员实施干预,但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时断时续连续性不是很好,有时也是集体教育和放风活动期间进行培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十月份,因为国庆安保和党的五中全会安保等工作,影响了参加实验的在押人员的后测及数据收集等工作,导致没能在十月中旬完成初期的实习报告。其前测的结果和后测的结果也因为没有录到系统里,只对收集到的前测数据进行了整理。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增加了民警他评和参加培训在押人员自评。
        从反馈情况来看,取得的实习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但是与最初的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本次实习过后,我将利用对照组,重新系统地将干预方案做一遍。结合老师的指导意见,认真做好前测和后测工作,继续将实验组的后测工作再次补充完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方案的修改完善。
        6.3实习环境
        实习的地点为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看守所,该单位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看守所荣誉称号,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公安部连续六届评为全国标兵看守所,建所至今连续五十九年安全管理无事故。该所环境一流,设施齐全,为2014年新建投入使用,在全国看守所当中属于环境设施完善的单位,设有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评和音乐治疗室,图书室等专门活动场所。该单位管教民警平均年龄三十一岁,具有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民警五人。我本人从事监管看守管教工作20年,从事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十一年,山东省公安厅心理服务教官,主要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本次实习为特殊群体的内部教育,具有相对固定的人群,所选的实验对象为监所在押人员,以监室为单位自愿参加。因疫情原因关押量不是很大,有八十余人,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对所有人员进行心理测试。根据取得结果和监室内人群的平均素质,选择四个监室在押人员30人为实验组,其余监室在押人员为对照组。实习期间,部分活动组织由原来的团体活动室改为在监区内的放风场所进行,活动时间相对灵活,一般利用在押人员的放风活动时间进行。既能保证安全管理需要,又能起到面对面进行,可以随时观察掌握干预效果的反馈。
        整个实行过程中,民警和在押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我是团体主要带领者,助手是具有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或者该监室的管教民警。因特殊场所管理需要,每次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活动期间的变量因素主要是管理方式改变与人员变化,如疫情防控带来的一些管理方式的改变,导致在押人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不确定性增加。还有部分监室内部的人员变化,如释放,调号等因素导致部分实验人员,不能全部全程参加,对后测的效果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6.4 实习方法
        6.4.1研究对象:实验组的在押人员根据测评结果和监室内的同质性选择了四个监室共36人,后因人员变动等原因,全程参加的有23人,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主,案件类别:命案2人,黑恶犯罪6人,诈骗类犯罪5人,盗窃类3人,交通肇事类4人,职务类犯罪3人。平均关押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个别死刑人员关押期限在24个月以上。
       6.4.2测量方法:实习效果评估采用自陈式问卷,通过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测,来验证干预的效果。自陈式问卷采用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中心提供的纸质的心理测量问卷,幸福感调查问卷,焦虑抑郁方面情绪问卷共三份,共52道题。所有测试之前均告知实验的目的,签订知情同意书。
        干预后,进行管教民警的他评反馈,包括监室内在押人员的情绪变化和监室内人际关系变化,发生违规违纪次数的变化,接受教育服从管理意识的变化和对出所后人生规划的积极变化。在押人员也进行以书面书写心得体会的形式进行实验效果的自评。存在的问题是本人对清华大学积极心理中心提供的纸质问卷没有及时录入相关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只能通过前测后测的原始问卷的变化和民警及在押人员的主管判断进行分析。
        6.3.3干预内容:本次实习的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共6节课,每节课60分钟。每节课的心理学理论依据充分,课程目标清晰。干预课程分为两个部分设计,一个是讨论作业式,主要以积极心理治疗的14个疗程为主要内容,另一个是分享互动式,以樊富珉教授的积极心理辅导为主要蓝本,结合目标人群和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本次实习采取的是后一种课程形式。结合EMDR创伤治疗的稳定化、消融技术和接受式音乐创伤治疗有关方法为辅助形式。环境氛围轻松良好寓教于乐,课后配合以相应的作业,比如每天三件好事,日行一善,寻找点滴感恩作业等,以利于把积极心理矫治课程的内容,迁移到在押人员的日常生活,达到积极心态行为的日常养成,帮助在押人员在困难处境下,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提高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心,和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决心。
        7实习结果
        本次实习前后近三个月的时间,共计参加实验人员80人,取得实验组有效数据23人,对照组人数取得有效数据34人。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及后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押人员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实验组成员幸福感明显提高、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明显降低,乐观态度、成长性思维和感恩能力有所提升。对照组成员测量结果显示,幸福感无明显变化,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明显升高,乐观态度、成长性思维和感恩能力无明显变化。
通过管教民警的观察和他评结果来看,实验组成员所在监室,违纪违规比率较培训前下降36%,在押人员服从意识明显提高,对抗管理数量下降65%,监室内人际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学习质量,卫生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对照组成员所在的监室,在以上各方面则无明显变化。出所后的重新犯罪率,因疫情原因和时间关系现无法及时进行搜集,包括此次培训后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影响和变化情况,因为时间关系尚无数据支撑,需要进一步跟踪。
数据对比,实验组在焦虑和抑郁程度的测量上有显著下降,对照组则呈上升变化,进一步说明了课程的有效性。通过民警的他评观察,监室内的违规违纪下降,对抗管理人数减少,自伤自残念头明显降低。
      8总结
        本次积极心理指导师课程的实习结果来看,进一步说明,此课程对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的有效性。受到了监所领导、管教民警和在押人员的一致欢迎和肯定。本课程可以作为监所日常管理教育的有效补充方法。
        通过本次实习我感觉收获很大。让我认真系统的学习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多年来从事管理教育和心理工作的实践体会,与积极心理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本次实习的结果,让我更加的坚定了多年来从事监管行业心理服务工作的寻找的方向。监管心理工作的服务方向,还是应当以积极心理为主导,摒弃那种过度重视挖掘在押人员的阴暗面的传统做法。要坚信,人是可以自愈的。对人自身的积极资源进行挖掘,加以推动和扩展,让他们靠自己的优势和积极资源,去对抗和消除自身存在的问题创伤。尤其是在特殊的行业面对特殊的人群时,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符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
        本次实习带来的另一个收获是,为监管行业,特别是看守所的未决犯的管理,探索出了一套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的课程。通过以积极心理为主导的团体辅导,配合以音乐等艺术治疗和EMDR的稳定化、消融技术等创伤治疗的方法。从建立在押人员的稳定性开始,发现品格优势,发展慧眼禅心,学会宽恕自己,从困境中如何走出,带着感恩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对待国家和社会对犯罪后人员的教育,到活在当下品味生活的每一天,最后用一种全新的积极姿态对待明天的自己,为将来回归社会积蓄正能量。
        从实践过程来看,初步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服务中心的支持,特别是樊富珉教授的悉心指导。才能使得这套监管系统在押人员的积极心理矫治团体辅导课程得以成型。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多种原因,本次课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数据收集方面,还做得不到位,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跟踪收集整理。
        我计划在前期得到的实验组成果的基础上,分批次对对照组人员进行培训。一是从伦理方面应该完成的任务,二是可以进一步的检验课程的效果。如果本次课程能得到老师和中心的认可,计划将本次课程继续修改完善后,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借助清华大学积极心理中心和所在单位在全国监管系统的影响力,在全国监管系统进行推广。以便让积极心理学能在监管系统管理的特殊人群中发挥作用。为我国监管看守系统管理教育方式的丰富,管教民警工作强度的减轻,在押人员认罪伏法意识的提高,以及回归社会后的悔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等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富珉.(2015)结构式团体辅导与咨询应用实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樊富珉.(2015)团体心理辅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彭凯平(2016)吾心可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Alan Carr.(2018)积极心理学.丁丹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马丁.赛利格曼(2012)持续的幸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6.Francine Shapiro(2011)EMDR:基本原理、范本及程序.台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7.高天.(2019)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