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许永花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小麦栽培技术,就是指在小麦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满足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广播文化中心  许永花  2741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小麦栽培技术,就是指在小麦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满足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灌溉、管理、收获、储藏等生产环节技术。各项技术配合,共同构成小麦的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小麦高产;配套种植;技术探讨
        引言
        小麦在保卫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播种面积虽有减少,单产水平持续提高。首先对我国小麦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采用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基于安徽省地区小麦种植以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为主,结合各地区具体小麦品种推广情况,决定针对冬小麦旱地、春小麦水浇地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要点展开详细分析,以期可供参考。
        1我国小麦种植情况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万余年前人类就开始将其作为主要粮食进行栽培种植,据统计我国各类农作物中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均居于世界首位。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小麦的食用消费量在小麦消费中占比达到了67%,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小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我国经济实力、科研能力的提升,小麦产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小麦种植面积2?373万hm2,总产量13?359万t,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增长。近些年,随着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的改变,对国内小麦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小麦产业分为四个麦区,具体如下表1所示。安徽省小麦种植以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为主,结合安徽省小麦实际种植情况,本文在探讨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时,分别针对冬小麦与春小麦展开分析。
2优化措施分析
        2.1整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透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一般认为适宜的土壤条件为土壤容质量在1.2g/cm左右,孔隙度50%~55%,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壤pH为6.8~7。土壤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丰富,且有效供肥能力强。耕作整地是改善麦田土壤条件的基本措施之一。麦田的耕作整地一般包括深耕和播前整地两个环节。深耕可以加深耕作层,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协调水、肥、气、热,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分解,保证小麦播后正常生长。在一般土壤上,耕地深度为20~25cm。播前整地可起到平整地表、破除板结、匀墒保墒、深施肥料等作用,是保证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的基础。耕作整地因小麦栽培类型不同而不同。北方冬小麦水浇区,一般复种指数高,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深耕深松、施肥、播前整地3个环节,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浇好底墒水,适时撒肥深耕、整地。北方旱地冬小麦,多为一年一作的休闲或半休闲耕作制,麦收后要立即浅耕灭茬打破表土板结层,待第1次下透雨时,趁雨深耕,雨季的每次降雨之后都进行耙耢。雨季过后即8月中下旬,要结合施底肥进行深翻,耕后进行精耕细作整地,达到既松土又保墒的目的。麦田耕作整地的质量应达到深、透、碎、平、足,即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显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底墒充足,为小麦播种和出苗创造良好条件。
        2.2灌溉技术
        麦田灌溉技术主要涉及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灌水方式。


小麦灌水量与灌水时期主要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土壤墒情、气候、苗情等而定。灌水总量按水分平衡法来确定,即灌水量=小麦一生耗水量-播种前土壤储水量-生育期降雨量+收获期土壤储水量。灌溉时间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同来掌握。一般出苗期,要求田间持水量75%~80%,低于55%则出苗困难。分蘖过程要求田间持水量75%左右,拔节期至抽穗期,营养生长与生殖同时进行,器官大量形成,气温上升较快,对水分反应较为敏感,该期应为田间持水量70%~80%,低于60%会引起分蘖与穗粒数的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开花期至灌浆中期,土壤水分宜保持在75%左右,低于70%易造成干旱逼熟,粒质量降低。为维持土壤的适宜水分,小麦生长中需补充灌溉,小麦播种前要保持充足底墒,在可浇3次水的地区,灌水时间可确定为冬前、拔节期或孕穗期或开花期,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初期。能够浇2次水的情况下,以冬前和拔节期或拔节期和开花期为宜。若只浇1次水,应在拔节期,每667m2每次灌水量为40m3。
        2.3种药混合技术
        在播种期间,小麦种必须混合药剂才能生产更多的小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鸟类、地下害虫、麻雀等,这就意味着小麦的生长受到偷食种子的影响,这会对整个小麦种植产生更大的不利,质量和生产都将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制止这种现象。在播种期间必须适当混合种子和药剂,调整好药品的比例,并确保小麦和药品在生产前得到充分整合。这将有效地杜绝地下害虫和鸟类偷食种子,确保小麦较好生产,获得高产量。种子和药剂混合还能起到预防虫害和疾病的效果,必须在实践中充分使用农药,如果剂量太小,就不能良好的预防和控制,如果剂量过大会产生农药残留物,进而形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实践中,有必要使用悬浮剂的剂量测定法,这种方法能更好地与种子表面相适应,为了更好地确定种子和制剂是否均匀混合,其中往往含有一种预警成分,能预防人类和动物中毒。在选择药品时,必须选择专门为种植小麦配制的制剂,这是一种有效的混合物,不会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并保证小麦的安全。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例如,要具体预防小麦疾病,就必须使用诸如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可以使用容器或直接将其混合在土壤中,以尽可能避免光线照射,在剂量选择中每100?kg小麦增加100?g药剂,通过加1.5~2?kg水来稀释,促进小麦种子吸收。混合过程需要侧喷射,在混合种子后,必须将作物储存在一个寒冷和通风的地方,直到干燥到可播种为止,否则就无法保证完全吸收。
        2.4慎重选择小麦收获时间
        高产小麦的种植应慎重选择小麦的收获时间,收获时间是实现高产量的关键。这就要求小麦种植者在这一阶段能够准确地评估环境的变化和小麦的成熟程度,避免在收获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收割。如果对小麦的收割时间过早,小麦生产将因小麦进入收获阶段时麦穗颗粒不够饱和而受到严重影响。小麦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小麦的生长速度,应合理确定收获的时间,当小麦的颗粒变黄,胚胎稳定下来,颗粒含有大约20%的水,此时便是收获小麦的最佳时机。
        结语
        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量,必须进行科学的种植。要选择正确的种子,合理地使用肥料和药物,而且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灌溉。提高小麦产量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应积极改进高产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小麦产量。根据其不同阶段小麦生长的特点,采用补充性和有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种植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廷玉,齐桂双.形成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67-168.
[2]董军红,贠超,郜峰.小麦新品种安麦1241选育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4):264-266.
[3]张冲,刘建康.2013—2014年度扶沟县小麦优良品种示范、筛选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2):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