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中卢梭的自我剖析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汪雪娜1 汪莉君2
[导读] 卢梭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敢于书写世俗生活并将此发表的人。他对幻想的热衷造就了他人生的悲剧底色,也造就了他的文学上的成功。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如此完整的生活自述与深刻的自我剖析值得被颂为经典。

河南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  汪雪娜  476000
河南商丘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汪莉君  476000

摘要:卢梭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敢于书写世俗生活并将此发表的人。他对幻想的热衷造就了他人生的悲剧底色,也造就了他的文学上的成功。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如此完整的生活自述与深刻的自我剖析值得被颂为经典。
关键词:让·雅克·卢梭;忏悔录;人格
        1 无可奈何的亲情
        “他说,母亲因生我而死,所以我的出生是我所有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卢梭的童年是从负罪感开始的。少年卢梭常感到父亲或有意或无意地将母亲的死怪罪于自己的出生,他和父亲仅有的亲子时间便是在共同阅读他母亲留下的小说中度过。他和父亲谈论自由的共和思想,但始终难以得到父亲的赞许和认可,这也使他对他人的喜爱加倍在意。“惹人嫌恶、以及难看的脸色比受到体罚更使我痛苦不堪。”卢梭和父亲几年不见一次面,父亲的冷落,使得卢梭一直在亲戚们的家中生活,尽管常常受到关照,被温柔、亲切、恬静的情感包围,但卢梭的内心仍十分向往更加温柔的亲情。
        中年卢梭致力于与他人建立亲人般的关系,却又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往他处。他称瓦朗夫人为妈妈,称泰雷兹为姨妈,称元帅为爸爸,称检察长的女儿为女儿,却因轶闻趣事的缘故,打算做一名备受欢迎的人,将自己亲生的几个孩子都送往孤儿院,让他们接受社会的教育。“我对孩子们的决定,尽管我觉得合乎情理,但并不总是心安理得。”他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既无心也无力,晚年时常常后悔不已,不可不谓之亲缘凉薄。
        2 浓墨重彩的爱情
        少年卢梭曾因为一次由女性长辈执行的体罚而对爱情产生了向往。对一位情人惟命是从,这种活跃的想象对他来说是一些很温馨的享受,使他对女性既爱慕又敬重。“我喜欢保养得当的光滑皮肤、姿态高雅。整个人具有一种爽朗洒脱的气质,言谈举止端庄大方。”他对女性的爱慕既包含对少女的喜爱,又包括对母爱的渴求。“我钟爱的女子多是姿色美丽,一旦容颜不再,我的爱也就随之荡然无存;但对妈妈(指瓦朗夫人)却并非如此,尽管她会步履蹒跚、满头白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少。”他对瓦朗夫人极尽溢美之词,常用“温柔的性格”、“对落难者的同情”、“无尽的善良”、“爽朗的脾性”来形容她,使她身上笼罩着“母性”的特点。也许卢梭总能在瓦朗夫人身边感受到童年时期一直渴望的母爱。
        乌德托夫人和泰雷兹女士也在书中占据了不少的篇幅。乌德托夫人使卢梭第一次体验到了爱情,她是卢梭朋友的情人,性格爽朗,与卢梭的相处时间最短,但却给了卢梭从未有过的美好感受。而泰雷兹是陪伴卢梭最久的伴侣,“我亲爱的泰雷兹容貌绝佳,而且性格随和,专情可爱,天生就适配一个正直善良男人。”泰蕾兹性格纯良,一心一意照顾卢梭,长久而真诚的陪伴他度过被苦痛折磨的晚年。
        3 求而不得的友情
        卢梭在刚刚进入法国的上流社会时,不是非常受欢迎,但也不是默默无闻,和朋友相处也算合得来。但是出于过于真诚的态度,他并不擅长拿捏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我在友情上从来不懂得中庸之道,要么全心全意,要么形同陌路。”尤其是当外表上的精明与内在的蠢笨形成鲜明对比时,使得人们更加难以接纳。“尤为不幸的是,我的外貌和眼睛都透着一股精明的气质,但实际上却有些愚笨,这样的反差使得人们对我更加失望。”卢梭对友情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渴望别人能够全心全意的理解他。他不能认识到,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样子,世界上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他人的人。人和人只能通过沟通、相处而达成互相理解。最后只能导致南辕北辙,在抱怨与无措中,缅怀求而不得的友情。
        4 不曾妥协的正义
        卢梭父亲因为一些误会被要求离开日内瓦,提出上诉却不被允准,他父亲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宁愿一辈子漂泊他乡,也不愿在他觉得有损于名誉和自由的问题上让步。大概是因为父亲的影响,卢梭天生正义感强烈。他会因为寄养家庭的长辈偏爱自己、忽视哥哥而感到不满,也会因为农民不敢吃用劳动换来的面包而对压迫者产生敌视情绪,可怜百姓们所受的不公正待遇。



        面对他人带着鄙夷的判断,即使是所工作家庭的女主人,卢梭仍将之评价为坚强而又冷漠以及自以为是的聪明。“她对我的人格做出判断的依据不在于我做了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是她认为我是什么样的人。在见我表现出仆人的样子时,她便只将我看作一位‘仆人’而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了。”他对于这样片面的、刻意忽视的看法有着本能般的厌恶。
        “我认为要想让人信服我,就必须言行一致… … 虽然这样做在刚开始会让我沦为笑柄,但我若是持之以恒,势必会使我受人尊敬。在言行一致之前,我是个善良的人,但自这时起,我便成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了... …” 不管是离开法国上流社会到退隐庐生活还是之后因为政治原因的四处漂泊,卢梭一直都如他父亲那般坚持自己的信念,从不妥协。
        5 极富激情的幻想
        “我的才情不在笔尖而在心间,完全是以崇高、豪迈的思维方式产生的,也只有这种思维方式才能使我的才思永不枯竭。”卢梭对于世上的事物有着超脱世俗的感受性,这使他有一些童真的趣味。就像小孩子走路,他只是在体味走路的乐趣,享受支配自己身体的喜悦,而不是为了赶路。卢梭对于亲情、爱情、友情、正义感的热烈追求,他对于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美好向往,使得他笔下的文字愈加美轮美奂,愈加多彩动人。
        只有逆境才能激发卢梭那细致无比的想象力,他不善美化,独善创造。“我的幻想只有在我遇到困境时才丰富多彩,一旦我周围的一切走势明朗,反而会丢情趣。我那糟糕的脑袋不懂得美化现实中的事物,只为从无到有的创造而生。如果要描绘春天的美好,我就必须置身于寒冷的冬季;如果想描绘一副美景,我就必须囚禁于陋室。我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被投如巴士底监狱,我将会在狱中绘出自由的画。”愈是艰苦的困境,愈是能激发他创造性的才华。仿佛是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失,而幻想出的无比真实的幻境,安慰着无数与他拥有相同感受的世人。
        6 坦诚狡黠的气质
        卢梭想要将自己表述为“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勇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且容易忘记别人过错的人,一个在温馨的爱情中寻找幸福的人,一个实心实意到了难以置信程度的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这样子的呢?
        他的坦诚令人汗颜,因为他在文中提及到三件难以启齿的事:诬陷厨娘偷东西、暴露癖以及丢下癫痫发作的朋友旺蒂尔。少年卢梭将自己偷窃东西的事实诬陷到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仆身上,致使女仆被辞职。面对这样的既定事实,卢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唉,如果说我后悔让她身遭诬陷的话,请你们想一想,我竟然使她比我更糟糕,我的内心又该有多内疚呀。”他希望用自己的内疚感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颇像狡猾的伪善意味。
        这种类型的语言频繁的出现在每一章中,企图为自己的伪善正名。如 “我的行为称得上薄情寡义,但这却使我的心备受折磨,说明这颗心绝不是一颗无情无义之人的心。”不过卢梭的坦诚远不止于此,他甚至再一次对自己的伪善进行深刻的剖析,亲手揭开自己人性的遮羞布。“我将我良心上的愧疚视为一种为时晚矣的愧疚。我假装谴责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为自己未来要做的事开脱。我在夸大往日过错的同时,把将来的错误视为一种必然的、无法改变的结果。我心里说的不是‘如果愿意,你可以让自己不再犯这样的错。’而是说:‘为你已经犯下的和不得不再犯的错误忏悔吧。’”他坦然接受卑鄙的自己,承认自己的伪善,并将之视为不可改变的事实,真是坦诚到了狡黠的境界。
        结 语
        《忏悔录》中前八章以回溯的视角写少年卢梭的经历与感受,后四章讲的是写作当时或之前不久发生的事,最后因为疾病和漂泊停止创作。少年卢梭总是满怀兴奋,尽管看起来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却甘之如饴。中年卢梭常伴于智慧与时尚的人们中间,但却感到不得其法,如鱼失水。
        总的来说卢梭这样看起来愤世嫉俗、崇尚自由的禀性实际上源自一颗过分热烈、过分多情、过分温柔的心。他没有伯牙子期那么幸运,常因找不到与自己相似的心而不得不沉湎于空想。热衷于幻想而怠惰于现实,使他注定因著述闻名天下,因事业低迷而颠沛流离。
参考文献
[1]让·雅克·卢梭著.陈筱卿译.忏悔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让-雅克·卢梭著.范希衡译.忏悔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