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乔世飞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乔世飞
[导读]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审美教育能够切实符合核心素养对当代小学教学的要求。在小学教育期间组织审美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感悟自然与生活之美,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市场沟小学  乔世飞  716000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审美教育能够切实符合核心素养对当代小学教学的要求。在小学教育期间组织审美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感悟自然与生活之美,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的真正内涵。通过运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改善课堂结构,将美育融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美育渗透
        引言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爱好、创造美的能力,也被称为审美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凭借主观意愿进行学习,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掌握美术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在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同时,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深度分析不同的教学问题,从审美理解、兴趣、授课内容、合作活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会欣赏美和学会创造美是小学生美术方面学习的主要目标。欣赏美体现的是审美,创造美体现的是实用,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缺少。美术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美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喜欢并且学会创造美,这种作用只有美术教育才能体现出来,使得美术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小学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逐渐掌握相应的技巧。随着美术教育的深入,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也会获得不断的提升,他们会具备分清美丑与善恶的能力,这才是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进而学生具备了创造美的潜力,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比较灵活,他们对美的创造体现在他们画的画以及创造的手工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当中找到学生所寄托的情感,以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难理解美育的意义
        美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培养小学生的内心美,是“五育”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小学生会被不同的文化所吸引,很难对“美”进行定义,也无法对审美进行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引导。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讲解美术知识,使得小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美育的意义,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活动。
        (二)传统课堂资源匮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会沿用“灌输式”授课方法,在知识讲解中单向地传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固执己见,刻板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任务,并没有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能力。学生在资源匮乏的传统课堂中,无法找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的途径,只能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来描述不同的作品,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美育的渗透离不开丰富的课堂资源。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美育要求的内容,未重视课堂资源的拓展,仅围绕教材中有限的知识进行授课,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不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一)激趣导入、情感体验
        巧妙、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平常的教学导入中,有些教师常常用“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题,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接受体。新课程提出根据不同教材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设计好教学“引子”,才能切实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优化教学观念,树立审美意
        识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用具往往只是彩色粉笔和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依赖于教材,这样的教学课堂沉闷枯燥且无趣,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在美术思维方面的发展,学生难以形成主观的审美意识。伴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课堂。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围绕着学生的审美基础、审美能力等方面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在美术特色教育中感受美
        刀、笔等工具是绘画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颜料、纸张也是绘画过程当中所必需的。绘画会利用这些工具通过一定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形象、空间以及质感美。画画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的理解和评价美术作品,使得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提高,由此可见绘画的重要性。年纪较小的学生在接触到美术作品以后首先要对绘画的审美形式有一定的理解。有科学研究指出,儿童在一年级之前视觉感受性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这种感受性在他们达到7岁时会获得最快的增长。在学生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的视觉感受性将持续的增长。学生伴随着理解、情感、想象而产生审美过程。
        (四)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美
        让学生能够发现美并让他们学会创造美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关键,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老师要多思考,找到有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有用的方法来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并且创造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是让学生创造美的关键步骤,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新的认识,而且能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科学的认识和评价,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学生难理解美育的意义,艺术鉴赏兴趣较低,传统课堂资源匮乏,个性发展意识较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深刻剖析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并通过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开展合作活动等有效策略,在不同的授课环节渗透美育。教师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开展美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与素质教育理念,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学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10-11.
[2]蒋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4):135.
[3]刘荣.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J].情感读本,2020(06):2.
[4]邵勋.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19(35):192.
[5]熊璐.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6):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