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   作者:李娟华
[导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益处。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中心学校  李娟华  710107

内容摘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

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益处。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引导教师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加有意义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  提问兴趣   发现问题   提问方法   乐于提问
        引言:
        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

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甚至是漫无边际,与老师教学设计初衷可能大相径庭。但教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否则,孩子们那种发现问题、提问的欲望会被教

师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有时可能认为是可笑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思考得来的,是严肃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

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情绪,进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提问。教师不

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

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

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

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学

生具有质疑的精神,质疑模棱两可解答的正确性,质疑正确解答的简便性,质疑结论的过程性,这是一个现代学生应具有的数学精神。例如,初次教学倍数的认识时,一些学生对课本上的主题图不太理解:一行蓝花2朵,另一

行黄花6朵,为什么黄花是蓝花的3倍不是2倍?图中的黄花为什么2朵2朵一圈?数学概念具有二重性,既表现为一种过程操作,又可以表现为对象结构与结果性,这样的追问能更好地展现概念动态的过程操作,重视概念教学的

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
        2、反问法。根据教材或教师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全班同学一起判断问题的真伪,尝试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进一步巩固知识。例如: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

么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吗?为什么?一般而言,原命题正确,其逆命题未必正确,可以通过命题的反问,列举反例,巩固概念。反问法亦可以看成是对学生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元认知的控制,学生会以“我这样操作对

吗?”,“结论得出的理由是什么”等这样的提问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3、小组合作提问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共享。运用“头脑风暴法”前,要建立和谐的提问氛围,即先不要评价别人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提问,也可根据别

人的问题进行二次加工提问等等。问题多了,学生思维才能打开,在不断辩证、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各种统计图的比较,教学时教师提供了学生参加队干部竞选的数据资料,让他们

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怎样较为清楚地展现每个人的得票情况,并合作制作统计图,从而体会不同的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的特点。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提问
        1、设立“提问笔记”制度。学生在预习或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写在“提问笔记”上。课堂上有机会就及时提问,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课后提问。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或在教

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提问笔记来复习检查,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薄弱点。教师也可针对学生提问笔记的认真程度评选每周“提问之星”。
        2、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提问。教师可在课堂上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问平台,让每个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对于表现突出小组或成

员,推荐他为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发现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们乐于提问,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性格。
        3、开设提问交流会。课前或课中,可以开设提问交流会,鼓励学生围绕所学的内容提问,问题不但要合理,而且要能问倒大家,看谁的提问最精彩。提问交流会的开展,将会使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明显

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