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激励性薪酬制度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7期   作者:任意
[导读]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任意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柳塔煤矿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科学性直接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未来发展。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联系紧密,对人才招聘、吸引人才和减少人才流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煤炭企业的薪酬管理不能适应人力市场的需求,不能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薪酬制度;煤炭企业
        薪酬管理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牵扯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煤炭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单纯从收入总量上来说,煤炭职工工资并不低)薪酬管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每住员工在单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薪酬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是平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
一、煤炭企业薪酬管理的要求
        薪酬要与能力、绩效相结合。企业不仅要考虑短期的绩效,更要考虑长期的绩效,而长期的绩效要靠员工不断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去实现。这些技能短期内是无法达到的,短期内也可能无法发挥作用,但从长远看,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在分配时要有所体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特点不同,产生效益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讲,营销人员实现效益,而管理人员的效益则很难计算,设计人员效益的产生是很缓慢的。所以,薪酬设计需要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为不同的人员设计不同的薪酬模式。销售人员可以采用提成制,也就是效益薪酬制,而对于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岗位效益制或岗位技能制薪酬,将技能、业绩与薪酬挂起勾来。
二、薪酬激励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薪酬激励观念淡薄。
        目前大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故未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激励制度,部分企业出现“混日子”、“大锅饭”现象,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激发创新潜力,阻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薪酬激励制度缺少公平性、针对性。
        一是薪酬激励制度显失公平。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岗位薪金及年终奖金时,未按照岗位的贡献、劳动强度科学地划分收入水平,既出现了收入平均化主义,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显失公平的现象,不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员工在内心深处产生对收入公平的强烈渴望。二是激励制度过于平均化。个别企业领导为了不得罪员工,将福利、奖金平均化,使每位员工都有份,久而久之,使员工认为此种激励是工资的一部分,工作表现好坏都会得到,完全丧失了激励制度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的作用。
        2.3 薪酬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领导对员工的年终考核重视程度不够,错误地认为考核是人事部门的工作职责,在每位员工考核表中均给出“工作良好”的评价,甚至是指派下属对员工进行考核。对考核程序的漠视致使薪酬激励制度无法公平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更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国有煤炭企业做好薪酬激励完善策略
        3.1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劳资关系整体模式分析
        结合国有企业中薪酬制度模式和劳资关系模式,可以构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劳资关系整体模式,混乱薪酬状态下对应冲突型劳资关系,形式薪酬状态和默契薪酬状态下对应摩擦型劳资关系,系统薪酬状态下对应和谐型劳资关系。可以说,国有企业中薪酬制度和劳资关系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薪酬制度越完善,劳资关系越和谐;薪酬制度越混乱,劳动关系越紧张。
        3.2 制定长期运行的薪酬激励机制
        重视短期效应,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通病,企业经常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出现差错都是事后解决,一般都采用短期激励策略,对薪酬管理长期持续运行欠缺思考,使得薪酬管理系统运行不畅。薪酬管理的失衡,必然导致员工不满,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需要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薪酬管理实现平衡稳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制定长期运行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减少企业内部矛盾,保持稳定的秩序。
        3.3完善企业评价与反馈机制
        我国企业中组织评价、业绩考评、员工能力评价扮演了重要角色,缺乏对员工薪酬水平的内外部评价机制,将会导致分配不公,使得员工之间矛盾突出,对企业抱怨重重。企业薪酬水平的评价来自企业内外部,会使企业管理者对薪酬结构进行分析,并做出适当调整,实现薪酬分配公平,减少企业内部矛盾。在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方面,就需要多聆听员工的意见和想法,积极改进薪酬考核与分配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内部薪酬体系建设。
        3.4加强煤炭企业筹资风险管理,努力化解筹资风险
        企业的负债规模不仅取决于生产经营发展对资金的需要,还受投资项目对负债承受能力的制约,因此应当保持合理的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合理资金运用,规避财务风险。当资金利润率大于利息率时,以调增长期借款为宜;如果资金利润率小于或等于利息率时,应适当削减负债规模。要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不同的负债组合会给企业筹资成本、风险和报酬带来不同的影响,要对短、中、长期负债保持合理比例。在负债规模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越大,特别是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比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就越强。掌握这些特点,煤炭企业可以找到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生产经营资金占用结构,并由此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有煤炭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薪酬激励体制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更新薪酬激励理念,完善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发挥出薪酬激励机制的功效,有效促进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林.国有煤炭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及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220.
[2]刘伟芳.国有煤炭企业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的几项措施[J].现代商业,2010(06):179.

作者简介:任意(1987-),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人,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中级经济师,现从事薪酬制度的制定和薪酬结算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