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7期   作者:高吉学
[导读] 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大多采用沥青混合材料
        高吉学
        酒泉通达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 酒泉市735000
        摘要: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大多采用沥青混合材料,沥青路面也的我国公路的主要路面形式。虽然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坑槽和裂缝问题的出现。所以,公路管理部门需要注重对公路沥青路面采取预防性养护技术,以提升路面的整体性能。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公路运行中常见的路面病害问题,然后对具体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应用要点
        1公路工程中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重要性
        在公路的路面养护工作中运用预防性养护技术是为了确保公路的完好性,在维护公路沥青路面正常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提升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与延长其使用寿命。无论是进行一些改建工程或是大修工程的施工工作,都不得不将整个公路封堵起来,这样对高速公路的正常的运行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采取了预防性的养护技术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施工较为简单,并且速度更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重新开放交通。延长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与传统的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相比,预防性养护这种技术的成本更低,并且工期更短,并且在高速公路路面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技术,早期就能处治路面病害,从而防止路面质量问题的出现,延缓了路面改建工程或是大修工程的周期,从而起到了延长高速公路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因此只有预防性的养护技术与方法,才是最有效地提升道路质量的办法。
        2沥青路面常见质量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2.1路面开裂
        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裂缝的产生主要由于路基路面施工质量不高、路面渗水、气温与交通条件等方面造成的。横向裂缝又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发生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和基层反射性裂缝。纵向裂缝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形成纵缝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
        2.2坑槽问题
        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往往都有一个形成的时间过程,开始时是局部裂缝进而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因素下逐步形成坑槽。路面厚度与压实度不够性坑槽,面层铺筑过程中易出现压实度不足,造成面层内部孔隙率较大,使得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防水性能下降;在行车作用下,该处首先破损,形成坑槽。水损害性坑槽,这种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坑槽,水分子进入沥青路面,滞留在中面层,当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后,沥青混合料不再是一个整体,集料在荷载的作用下,对基层产生了力的作用,基层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浆,从路面的缝隙向上挤出来,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白色的唧浆。如此循环不断,形成了水损害性坑槽。 运营期间车辆造成的坑槽 柴油、机油滴漏在路表面上,沥青被稀释后,粘结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刮撞形成的坑槽以及火烧形成的坑槽。基层、底基层损坏产生翻浆形成的坑槽。
        2.3车辙问题
        当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病害时,会使路面的平整度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路交通的稳定性。造成车辙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路基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其多表现在对于路基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够或是混合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2)由于部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长期受到温差影响会影响混合料的稳定性;(3)部分重型运输车辆存在超载行为,这会导致路面承受的荷载过大,进而出现车辙病害。


        3预防性养护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环节的应用研究
        3.1雾封层
        雾封层是适用范围较广的预防性养护方式,主要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就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以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增大路面集料间的粘结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经雾封层后,由于所用材料流动性比较大,可渗入到骨料缝中去,可流入到裂缝中去,对路面“输血”,从而恢复路表沥青粘附力,填补微小裂缝和空隙,防止路表水下渗,将延长路面性能时间,推迟造价更高的养护工程,提高了道路的经济效益。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可以减少路面的水损害;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较好的渗透到路面孔隙和微小裂缝中,并填封原路面的孔隙,有效防止水的下渗;增强沥青表面层集料间的粘结力;雾封后可使路面黑色化,能增加路面色彩对比度,增强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对0.3mm以下的裂缝起到自动愈合的作用;施工速度快,较少了因养护作业时间过长对交通通行的影响。
        3.2微表处
        微表处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和MS-3表示。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应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渗水、进行车辙修复等方面。因微表处厚度仅1cm左右,实施微表处技术不能增加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期望1cm左右厚的微表处能治百病是不现实的。
        3.3热再生技术的应用
        热再生技术在处理公路路面破损情况时应用的较为广泛,该技术除了可以实现对路面的修复需求外,还具有一定的环保价值,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热处理技术是应用原理为应用专业的设备对路面沥青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方式主要有红外加热和微波加热等,通过对病害路面的间歇性加热,提升路面温度实现对原有路面的软化处理,然后在坑洼处添加新的沥青混合料或再生剂,使新材料与原有路面进行充分结合,在配合碾压作业使路面保持平整,实现对坑洼路面的修复处理,同时提升路面的综合性能。热再生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作业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因此受到了公路管理部门的广泛应用。但,该技术需以原有路面为基础进行处理,需要结合路面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机械设备。此外,在应用热处理再生技术时,如果对于原有路面的加热温度控制不到位,就有可能引发路面翻松问题,这对于路面的养护工作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则会加速路面老化,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路面出现烧焦情况,这对于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应用热再生技术时,需要对路面加热温度进行规范性掌控,需要在路面加热过程中保证操作的均匀化和迅速化,从而全面提升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质量。
        结语
        综合文章内容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为公路项目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作业中,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路面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是保证交通运行安全的关键。所以,公路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公路运行情况的勘察工作,并结合路面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而有效提升养护工作效果,减少路面病害现象的发生,为我国公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延中.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1):165-166.
        [2]齐杰.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J].交通世界,2018(Z2):46-47.
        [3]陈笛.公路养护中预防性养护技术及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29):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