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国
身份证号:37090219651112****
摘要: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很强自然性的材料,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施工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逐渐提高,从关注建筑物的结构与耐用性上升到关注建筑物的视觉美感与体验,基于此种情况,清水混凝土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中广受关注的建筑材料。
关键词:建筑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减少抹灰的湿作业,省去装修的施工材料费用,避免了抹灰质量带来的开裂、空鼓等质量通病;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也减少了装修施工队环境的污染。既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够使建筑施工在节能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生产。
1、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
清水混凝土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较为自然的墙体装饰面,并且其表面需要有明缝、禅缝等。要完成清水混凝土工程需要经过相关人员的精心设计,通过这种工程方法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不需要经过任何其他人为的装饰。清水混凝土要求表面达到装饰面的效果,所以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最主要的是模板的选型、表面处理、细部节点处理及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质量控制。
1.1.1水泥的选用
选用水泥时,要以结构模式和周边的环境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较为合适的水泥品种应当是色差以及含碱量都十分适宜的,一旦碱和集料发生反应,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表观质量。早强水泥中的碱和集料容易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够选择这类水泥,建议采用的水泥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拌合水
在清水混凝土工程中所选用的水质必须和符合国家标准。
1.1.3砂石骨料
选用骨料时,应当保证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能过大,应当控制在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和钢筋最小净距的四分之三之间。并且要倾向于骨料强度过大的材料,控制好含泥量,最好不要超过1%。如果选用细骨料,则要保证其原料的主要成分是中砂和粗砂,含泥量问题上,则最好不要超过2%。
1.1.4混凝土掺料
在清水混凝土中,应当采用煤灰作为重要的掺合料,以增强普通混凝土的和易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使裂缝问题大大减少,掺量最好控制在10%以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较为优质的粉煤灰。
1.1.5外加剂
外加剂的选用应当受到重视。应当严格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关规定,在特定的施工条件下,按照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确定哪些品种可以被采用。
1.1.6混凝土
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极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绝对不允许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
1.2模板工程
模板分块设计应满足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的设计要求。模板材料表面要平整光洁,强度高、耐腐蚀,组装完的模板结构应牢固稳定。拼缝应严密、不漏浆,模板接缝宜设置在肋处,接缝处应有防止漏浆措施;对拉螺栓应根据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效果,且应按整齐、匀称的原则进行专项设计;模板面板的钉眼、焊缝等部位的处理不应影响混凝土饰面效果。支模前一定要擦除模板表面的污垢、足迹等,保持模板表面清洁,以免影响混凝土饰面的质量;模板脱模剂可用食用色拉油,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光洁度及色泽。
1.3拆模与养护
平面结构的清水混凝土拆模式间的要求同普通混凝土,立面结构的清水混凝体拆模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拆模时间长1-2倍,从而保证拆模不粘连,成品混凝土棱角完整。
清水混凝土的养护要求严于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立面结构拆模后须立即养护,宜采用定制的塑料薄膜套包裹保湿养护,不宜采用养护剂养护;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分片分段抹平,然后及时用塑料布覆盖。混凝土硬化后,可采用蓄水养护,严防出现裂纹。
1.4成品保护
上一层施工时不得损坏或污染下一层已浇注的混凝土;阳台、雨罩等出水口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做排水管,防止因用铁管生锈而造成对饰面的污染;施工中推车运料要注意不得碰坏饰面,柱墙转角1.7m以下要用竹胶板或木胶合板做成保护角模保护。
2、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一般是模板设计,模板的制作,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对拉螺栓孔眼修复与封堵,缺陷的修复。
整个施工工艺过程的重点以及控制难点就是模板工程,必须要强加控制。在具体进行实施时,要组件一支专业的清水混凝土作业队。
2.2清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点
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清水饰面混凝土的观感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根据本工程特性,考虑到材料和具体的浇筑方法,采用尽可能小的坍落度和水灰比,坍落度根据浇筑高度的不同也有相应改变。同时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基本颜色、含气量、和易性、塌落度损失和初凝时间。
2.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施工缝一般得设在明缝处,避免产生施工裂缝,从而影响清水混凝土的观感质量。合理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当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同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以及不再有显著的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为止。
(2)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一般采用二次振捣工艺,第一次是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后进行振捣,第二次是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前再进行振捣,一般顶层是在0.5h后再进行振捣。
2.4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清水混凝土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并严格控制浇筑的顺序和速度:
(1)分层浇筑。为避免由于混凝土厚度过大而振捣不足的原因,或者厚度太低,配筋密实影响振捣效果,因此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
(2)浇筑顺序。在第一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即可浇筑第二层混凝土,两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在2小时以内,而且要严格控制下料的高度和厚度,可按照相关施工规范确定结构构件的浇筑顺序。
(3)浇筑的速度。根据面板、钢楞核的变形值总和,充分考虑浇筑速度对模板荷载和模板变形的影响,譬如模板变形过大,要减缓浇筑的速度,而且模板最大的变形值要控制在1mm以内。
2.5混凝土的振捣技术
混凝土浇筑之后,要选择合适的振捣技术,具体的内容如下:
(1)根据浇筑层的厚度,常见的振捣方式有三种,一是浇筑层的厚度为振捣器部分长度的1.25倍,可采用插入振捣的方式,二是浇筑层厚度为20mm,可采用表面震动的方式,三是浇筑层厚度为250mm,而且为无筋或者配筋数量少的清水混凝土,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四是浇筑层厚度为260mm,针对墙、板、梁柱结构的振捣,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五是浇筑层厚度为150mm,针对配筋密实的结构,亦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
(2)振捣的时候,要控制振捣器和模板的距离,以及插入的具体位置,同时要保持插点均匀分布,既不能多插,也不能漏振,保证各个振点表面的浮浆不会下沉,并确保整个平板覆盖振实部位的边缘。如有需要,要进行第二次振捣,一般是在第一层振捣半小时后,振捣器插入的深入大约为5—10cm。
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清水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表面平整光滑和色泽均匀以及棱角分明,使得其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备受青睐,并且清水混凝土还有着无污染和节能的优势,尤其是其无污染的优势对于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来说极为重要,其有效的实现了现代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张杰.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2).
[2]韩勇.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8(1).
[3]周石磊.探讨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