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玲
志丹县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 717500
摘要:农村供水工作向来是我国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并不断增加投入,目前全国已建成1100多万处供水工程,服务9.4亿农村人口,集中供水率达到8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农村供水从单纯的解决“喝上水”初步实现了“喝好水”的目标,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持续的工程投入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对区域及宏观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系列影响,直接或间接带动产业部门扩大生产,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投入产出效应分析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饮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水喝,而且要保证饮水安全、方便。为切实解决农村水体污染、缺水、饮水不安全等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调动、合理规划的原则,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和加大工作力度,更好的为群众提供用水服务,保证群众喝到舒心水、放心水。
1农村供水工程投入对就业的影响
1.1农村供水工程投入对就业的影响
充分考虑案例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根据陕西省30个典型农村供水工程调研填报的长期安排就业人数,计算每类典型工程单位投入安排的就业人数,进而得到平均就业人数,计算分析得到,农村供水工程每投入100万元,长期安排就业岗位2.4人。“千吨万人”集中工程每投入100万元,增加就业1.1人;“百吨千人”集中工程每投入100万元,增加就业2人;“千人以下”集中工程每投入100万元,增加就业3.6人。分散式工程每投入100万元,增加就业2.7人。由此可见,中小型农村供水工程直接安排的就业人数要多于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
1.2农村供水工程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分析农村供水工程投入对其他产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常采用投资乘数和贡献率两个指标来表示。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当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投资时,不仅会增加水利部门的产出,还会通过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引起其他部门产出的增加,从而放大投资效果,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长,此即为农村供水工程投资乘数。贡献率在国家统计年鉴中被定义为行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是描述在GDP的增长中产业部门所占贡献比重的指标,比如,在2015年农村供水工程资金每投入1.00亿元,将拉动GDP增加1.31亿元;2017年农村供水工程资金每投入1.00亿元,将拉动GDP增加1.32亿元;而在2019年,若农村供水工程资金每投入1.00亿元,将拉动GDP增加1.02亿元,相较于2017年少了3000万元。投资乘数大于1,说明农村供水工程投入仍能创造超过自身投入的新产值,但明显近年的投资拉动能力有所下降。
1.3农村供水工程对农村居民的影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山区农民饮水的基础工程,有条件的村镇已逐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完善运行管理系统。村镇集中供水与单村多点分散供水仍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基础,是今后发展完善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如何安全高效利用水资源是未来发展的焦点。今后,农村对水资源的利用将从单一性过渡到多样性,从单向性过渡到系统性,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在农村点多面广的供水形势下,逐步推进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自控系统,有序完善分散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行体系,最终形成安全高效的终端运行平台。
2相关建议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略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各地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实施,保证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对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定经济,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施,对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就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3.1保证农村供水工程的稳定投入
虽然我国目前已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但农村自然地理、水资源禀赋条件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保障问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反复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工程将是未来一项长期的任务。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应不断聚焦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持续、稳定地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强化工程建设吸纳就业的优势,不断提升农村供水的保障水平和经济社会效应。
3.2完善水质保证体系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水质检测能力弱和建设标准低的特点,遵循合理布局、统筹资源和全面覆盖的原则,按照水质检测评价、水源保护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分期分级提升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保障能力,建立从“源头→水厂→用户”的水质检测监测保障体系和水质保障执法环境建设,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数据库及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供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检测和水质保障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水源水质保障、水质检测保障、执法保障等内容。水源地水质保障采取多部门联动分责管理机制;水质检测采取工程运营单位自检、与现有机构共建检测和委托专业机构检测等方式;供水水质的法律保障,主要依靠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行政执法,协同其他部门联动执法,从法律的层面保障供水水质.
3.3拓宽农村供水工程的投融资渠道
放眼“十四五”时期农村供水发展,应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市场建立,规范产权、水权交易流程,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开展水权有效交易流转,盘活存量资产,鼓励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小型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同时,推动建立农村合理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因地制宜建立水费收缴标准,推行计量收费,督促落实水费收缴落地,保障工程建成后的经营收益,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3.4加大政策扶持,推进适度集约化供水
为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针对部分工程缴纳水费增加农民用水负担、农村供水工程现存运行电价高、供水成本高等问题,对农村安全运行工程按照“放活、少去、多予”的原则,给予阶梯水费、税费减免、电价下调等优惠政策,对超过水费负担能力的特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为解决设计供水规模远超过实际供水能力的问题,建议扩大供水范围、延伸供水管网,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实现供水成本的降低、经营收入的提高等目标。
3.5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法人管理、财政补贴、自负盈亏、群众监督”的原则,切实加强运行管理。①成立组织机构,落实精干高效管理队伍。县上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负责统一管理水质监测、水价核算、收费标准、运行管理和水费收支;②定岗定责,责任到人。各供水站组织成立管网维修抢险组、后勤财务组、机电操作维护组、水质监测检验组;③建立制度,规范运行。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④严格考核,绩效挂钩。
结束语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发展保证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有效解决农村农业生产所遇到的缺水问题,与此同时还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促进人民精神文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但贫困地区无论是从工程技术还是用水理念,传统观念仍占主导地位,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发展缓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各种问题。因此,加强水利行业相关技术推广应用是发展的主导力量,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宣传和推行力度是手段。
参考文献
[1]村镇供水工程特征及设计初探[J].中国水利,2020(23):68-69.
[2]崔晨甲,李淼,乔根平.农村供水工程投入产出效应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11):13-15+19.
[3]章春水,叶开良,李强,田骏.农村供水工程——智慧水站试点建设与推广[J].中国水利,2020(18):81-82.
[4]侯波.农村饮水工程常规水处理设施的应用[J].陕西水利,2020(09):123-125.
[5]李建军.浅谈城镇供水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有效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