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刘希盛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3月   作者:刘希盛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的经济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发展,国内电力行业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内部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提升社会电力供应的同时,能够实现配网自动化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广西梧州市光明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刘希盛  5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的经济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发展,国内电力行业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内部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提升社会电力供应的同时,能够实现配网自动化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当前,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供电质量,确保配电网中各个线路和设备的运行质量,针对配电网中经常出现的单相接地故障,要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结合以往的故障情况认识到配网单相接地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这类故障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配网系统的可靠性,要结合当前的自动化技术对配网系统进行优化,实现配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查找和定位,并且通过系统内部的故障保证措施实现故障自愈,这样可以快速恢复故障,保证供电质量。
        1配电网的自动化特点
        在配电网中实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主要通过综合的技术形式,对电力系统的电网进行自主的检测以及监控,将信息准确的传达到电力管理中心,结合反馈的问题信息,可以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近几年来,我国的各大电力企业获得了快速地发展,而且各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在总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供电企业和部门都对配电网的自动化提起高度地重视,每个企业和部分之间对配电网自动化的认知水平也各不相同,有很大的差距,在实际的互联网自动化建设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能更好地对配电网进行统一并且高效地管理。自动化管理可以在出现问题之后,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以指出问题的具体位置,进而缩小了排查的范围,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降低了事故带来的损失,有效提升了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2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对象设计技术
        从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现在的建设情况来说,多数采用馈线、变压器以及变电站等方法进行设计,每个地区中都有很多的馈线子网,在每个馈线子网中还有存在很多的节点,每个机电都有一个管理的节点,每个节点之间都能进行联系,进而可以实现通讯,对配电网而言,不同的变电站中的节点,不能实现联系,在同一个变电站中,才能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节点之间互相联系,得到联络节点的同意,在进行不同馈线子网之间节点的互相通讯,首个子站就是馈线子网里的进行网络控制的节点,这个节点可以对其余各个节点中的信息进行记录,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网络通讯,能够高效的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
        2.2接地选线
        一旦自动化配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点会显示产生故障行波,当故障行波传播到测量点母线时,根据物理原理发生折射与反射。经过折射和反射的行波一部分经过非故障线路,另一部分会经过故障线路,这样能够保证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均检测到初始行波,但是对于两者而言检测到的故障行波幅值会有所不同,一般故障线路的初始行波幅值较大,且极性和非故障路线相反,通过这一原理能够正确地选择单相接地线路,很好应用于单相故障接地选线中。根据小电流选线结果,配电自动化系统自动遥控拉开所选线路的出线开关,并启动接地故障X时限(根据实际通信延时等情况确定)倒计时。因故障点位于线路1上,故CB1分闸后故障点切除,接地报警信号消失,程序自动下行。
        2.3杆塔施工技术
        一是电杆就位。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电杆和预制构件不得产生碰撞,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装卸时需要安排专人现场监管,以免发生急剧坠落或不正确支吊的情况,对于部分杆顶封堵脱落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封。


将电杆运输到相应位置后将其竖直立好,控制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例如横向位移小于20mm,杆梢位移小于杆梢直径的1/2。另外,转角杆需要向外角预偏,紧线后电杆不得向内角倾斜,同时向外角倾斜造成的杆梢位移需要小于杆梢直径。二是基坑施工。根据设计图纸提前对电杆基坑进行准确定位,一般来讲直线杆的横线路方向位移要控制在50mm以内,顺线路方向位移则需要控制在设计档距离的3%以内。另外,分支杆、转角杆、横线路以及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全部需要控制在50mm以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已存地下管线或者其他障碍物时,位移量超出最大允许值的情况,假如位移量在1个杆根便可以通过加卡盘或者拉线盘等方式来处理,相反位移量过大便需要对电杆位置进行重新定位。面对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时,同样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工艺做好基坑处理,保证基坑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包括水田、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土质松软的区域,可以通过加卡盘、人字拉线以及混凝土浇筑基础等方式进行电杆基础的加固;如果遇到有水流冲刷的区域,还需要设置围台或围桩。
        2.4引入自动化联防控制技术
        人力巡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来加强对供电线路的维护管理和状态检测。目前自动化联防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状态检测和故障检测。比如当供电线路出现局部故障时,通过联防技术能够将故障线路的各种电力参数反馈给相关处理单元,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来判断电网线路是否运行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区间。这种信号的反馈主要是通过馈线来反馈完成的。在发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启动继电保护系统以及继电器等设备,将故障从正常线路中隔离开来,减少故障的进一步影响。
        2.5基础施工技术
        进行基础施工时,首要一点就是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根据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最佳施工路径,降低作业难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杆塔下设坑道时,注意的要点在于掏挖施工、岩地施工基础以及联合基础技术等方面。一般来讲如果面对的是软土质环境,挖坑适用于掏挖技术,合理确定掏挖位置,并且在开挖完毕后还需要利用混凝土浇筑加固,确保杆塔基础的稳固性。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毕后,利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直到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以及要做好混凝土防塌作业。如果是面对岩石较多的区域环境,需要对岩石进行打孔浇筑施工,且要注意不得损坏岩石的整体性。另外,还有部分需要针对挖掘难度较大的环境,需要设置基础底板,并将基础底板与杆塔浇筑成一个整体,提高受力均匀性,提高杆塔的整体稳定性。
        2.6自动设计中继技术
        通过NDLC的中继节点能够实现各种信息之间的接受以及转发功能,结合这一个特点,结合在自动设计中应用中继技术,保证节点的特点,并且对信息实现有效地处理。在进行系统地设计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较少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产生的失真情况,需要在NDLC的中继节点中设计数字信号。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让两个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也能使用这个技术,打破传输限制,保障电力网络系统中的有效通讯。
        结语
        在社会经济以及时代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电力系统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现代社会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实现国内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顺利应用。通过深入了解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加强对现代电力系统的优化、构建专业硬件支持系统、自我诊断功能、对旧设备的维护和更换以及专业规划电力配网自动化等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质量,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同银,郭路宣,赵世磊,等.10kV配电线路电缆故障查找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186.
[2]卢山,许震.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其原因与运检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0):171-172.
作者简介:刘希盛(1984-)男,汉族,广西梧州人,本科,主要从事电力专业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