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3月   作者:马海洋 雷雨
[导读]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通过对中小企业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走出去”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克服金融危机寻求国际市场发展的良机。

1、广东省外国机构服务处  马海洋
2、招商银行总行   雷雨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通过对中小企业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走出去”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克服金融危机寻求国际市场发展的良机。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国际化 融资难 核心竞争力
        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动力之一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是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小企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GDP的60%、就业人数的75%。从1998年国家正式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到世界的经济合作中去,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近135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8万家。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下降趋势,国内经济出现滞涨预期,通货紧缩预期大为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形式严峻,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主角,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更为严峻的融资困难,以及更为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道路将更为艰辛。
        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早已进入了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一方面,投资贸易流动的自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化等全球化趋势,优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机遇与危机并存,危机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找准市场切入点,完成“走出去”;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机会,进行收购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的国际并购,借助“触底反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全球经济形式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国际订单和国际项目的减少,出口和外贸业务明显减少;世界经济低迷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并剧烈震荡,使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风险加大;贸易总量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发展现状。
        2、内部环境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国内市场趋近饱和,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导致国内竞争空前激烈,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以及 “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使企业更为迫切的需要开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我国中小企业传统和新兴的出口市场需求减退,外贸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国际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减弱;受到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和前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小企业外贸出口业务雪上加霜,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受阻。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
        1、立法迟缓,同业缺乏协调,相关社会配套服务不足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起步相对较晚,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合作更晚,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完善、不健全。近年来,商务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加工贸易等的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文件往往原则性规定多,真正能落实和帮助到中小企业的少,扶持政策范围非常有限。现在国家尽管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但在实施过程中,尚未制定相关的具体的扶持措施。虽然目前已有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但并没有配以充分的机制来实行。
        另外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同类产品的同行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缺少协调,常常产生恶性竞争的情况,造成同类产品低价竞争,不仅导致同行大量企业因价格或产品质量遭受亏损甚至倒闭,而且由于低价竞争,收到目标市场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使得我国整体行业出口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影响了竞争力。
        2、中小企业本身实力不足,对外竞争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境外投资数量大,但规模较小,项目普遍在一百万美元以内。很多企业把价格竞争放在第一位,忽视核心技术和品牌培育,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造成产品低档低价,低附加值,对国际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差。缺少优秀的人才,尤其是跨国经营的人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二是中小企业跨国投资需要大量通晓国际商业管理、法律,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而中小企业此类人才甚为缺乏,同时由于实力不够雄厚也难吸引到高级人才。中小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不少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低级化、粗放化、大陆化、竞争力脆弱。从商品结构看,出口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韩国、东盟、印度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趋同性。尽管目前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等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较快,但成套设备出口较少。
        3、缺乏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我融资体系的缺陷和自身的规模,信贷状况,管理等问题,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获得直接融资受到较多限制,同时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不健全,也难获得境外风险投资商的直接资金支持,使得资金缺乏成为中小企业对外发展的“瓶颈”。
        4、反倾销、反补贴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中企业屡次受到反倾销调查和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的困扰,包括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制度(合格评定程序)、标签和包装要求、检疫规定和商品检验、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等,从而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难上加难。
        5、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缺乏一个长远的目标
        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不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求,缺少一个长远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国际化的信心和动力,形成经营惰性,缺少强烈的跨国经营的欲望和魄力。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缺少跨国经营的理念和发展战略,自觉性和紧迫感严重不足,缺少按国际惯例对外投资经营的习惯。另外,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认识严重不足,普遍存在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向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大;缺乏国际市场营销观念,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
        6、缺少专业外贸人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展国际贸易最缺乏的还是人才。我们知道要想做好外贸业务,往往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配合,比如报关员、翻译、外贸谈判人员、涉外法律、财会等,这些人员在外贸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要配备上述人员显然力不从心,毕竟企业要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现实的状况是,企业聘用专门负责进出口贸易的人员,希望你既是翻译又是报关员,同时也是谈判人员和法律方面的能手,当然了,首先你一定是一名出色的营销专家。但一项商务活动不是个人单独所能完成了的,况且一名外贸人员,又不可能全面掌握上述业务内容。因此,往往会因准备不足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7、出口产品结构雷同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各企业为了推销其产品,竟相压价,造成了出口市场的混乱,有时甚至不惜低价倾销,招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继而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另外,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还不是很重视,看到同行生产的产品性能款式等优于自身,就会马上组织力量去研究,进行技术嫁接改进,模仿生产加工,毫无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专利权的成品,极有可能使外商陷入法律纠纷,外商也很难感兴趣。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的对策
        1、政府作为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部署、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各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重点领域和地区,搞好国别投资环境评估,指导企业规避风险,成功有效的“走出去”。加速国际贸易立法进程,充分与世界接轨,保护海外企业正当的权益;建立海外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使有需要的企业能等到更专业更权威的帮助;具体、细化出台相关法律,使我们的企业不再一味受到各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无力回击,国家职权部门应主动参与世界新贸易规则的建立。
        明确产业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一些高附加值产业。纺织、机械、电子、家电、轻工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先进产能富余,是海外投资的第一选择。另外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途径,相关部门应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导向。由于我国对原油矿石等资源依存度大幅增加,国家重点扶持能源及矿产行业,所以能源及矿产行业应成为中小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行业。
        (2)强化金融政策扶持,主动提供信息服务
        中央及地方财政强化资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去扶持基金”,积极推动相关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和再融资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海外扩张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强调政策落实,中央不能空有口号无实际优惠政策,地方落实相关政策到各个真正有需求的企业。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减小由于外汇贬值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损失,运用外汇储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信贷支持,确保专款专用;运用外汇储备为中小企业提供境外保险支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投保机制;运用外汇储备为中小企业人才海外培训和引进国外专家服务。加速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中小企业外贸促进中心发展进程,加强外贸网络建设,增强商贸渠道扩展,积极主动提供国际信息服务,组织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技能培训,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各项服务,为中小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维权及市场开拓服务。
        2、企业策略方面
        (1)明确重点区域,制定科学的境外投资策略
        企业要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国际化战略,选择适当的投资区域尤为重要。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现状决定中小企业要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明确投资区域和策略,重点开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地区,如俄罗斯,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等。另外应积极向发达国家进军,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层次。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应做好目标市场的考察,了解相关产品的销售,市场的供需,竞争力等各方面情况,根据当地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做好企业的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规避风险,使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
        (2)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展“集群式”跨国经营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核心能力还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继续大力提升自身优势产业,提高国际竞争的硬实力,更加注重生物医药、通信技术、软件工程等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的研发。另外一方面需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国际知名度并逐步走向全球市场。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注重技术创新,主动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以用当地的人才及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尽快形成技术优势。有了技术上的优势的保证和国际认可的品牌,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可能进一步的提高。
        由于中小企业产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强强联合等手段,组建跨国经营“地方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和成本、技术和管理优势,“集群式”向外扩张,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一条新路。比如,以市场为导向的泰中工业园,新加坡工业园,中柬经济特区等,以研发为导向的莫斯科中俄科技园等等。通过产业转移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增加出口,规避贸易壁垒,充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资源共享,减少贸易摩擦,增加出口,利用关税、仓储等优势带动物流,扩大生产和贸易规模。
        (3)开展国际共赢合作,融入华商网络培养自己的经营渠道
        中小企业可以借道华商或外商渠道,与当地华商或外商建立合资或合作企业,在获得东道国投资优惠待遇的同时更容易的融入当地营销网络渠道结成企业联盟,增强与海外企业的横向联系。联合海外华商或当地外商结成企业战略同盟,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共同盈利,建立纵向同盟确保企业在供应链和销售链上的稳定。联合华商或外商共同投资和开发海外潜在市场,利用战略伙伴在当地的人脉关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减小甚至规避风险,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与华商或外商企业确立外包关系,积极融入国际专业化分工的浪潮中去,在与合作伙伴共担风险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银企合作也是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一条捷径,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行业协会提供担保,共同开发海外市场,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共赢、风险共担。
        (4)实施与跨国投资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加强跨国人才的引进与开发
        企业自身需建立与海外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实现员工本土化、当地化,积极选择当地高素养人才为我所用。一套完整的符合国际惯例和东道国法规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企业可直接外派财务经理,接受双重领导,严格控制经营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管理及监督制度,明确划分权责及海外部门的目标和责任,达到既不丧失主动性又能有效监督。
        此外人才的引进和开发是中小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首先应加强学习的企业领导人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做到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化的远见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家。其次是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提供员工能力,适应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另外优先聘用对东道国文化、传统等比较熟悉的留学生、华侨及其具备较高本行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当地人士,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使企业更容易本土化,为东道国居民所接受。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世界普遍经济环境恶化,经济放缓,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然而机遇总是与危机并存,在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提供的良好的机会。随着国家法令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各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能克服金融危机的困难,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战略联盟,迎来一个新的中小企业高速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淑珍,张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的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7, (12).
[2]赵坤,赵硕刚.外汇储备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中国中小企业,2011.
[3]姜岩.国际反补贴制度下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4).
[4]李晓琼,王婧.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法治与社会,2007.
作者简介:马海洋,1989年1月8日出生,男,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籍贯:辽宁省本溪市,现居广州。在职研究生专业为世界经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