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节水理念下的农田灌溉工程建设 郭宝增1 谭少杰2 韦仁稳3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郭宝增1 谭少杰2 韦仁稳3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需要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当前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1.2广西来宾武宣县国营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郭宝增1 谭少杰2        545900
3.广西柳州明园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韦仁稳3      54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需要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当前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文章主要分析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所涉及的问题,为促进农田节水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实施要点
        引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个行业领域在进步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出多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的一号文件,农业水利建设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发展历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占有突出地位,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田灌溉对水的利用率依然比较低,浪费水资源的现状普遍存在。所以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
        1高效节水灌溉概念与特征
        除传统的沟渠和地面灌溉方法外,高效节水灌溉是一种现代的农田灌溉方法。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被用于农业生产,农民对现代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需要提供合理科学的资源灌溉方法,以适合作物生长区域的水文特征。这有效提高了灌溉效果,节省了大量水资源,提高了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当前,我国非常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滴灌和喷灌。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浇水。这种方法利用压力以喷灌的形式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这样可以节省水资源,并广泛用于农业节水项目。微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运到作物的根部,精确控制水量,并达到灌溉周期短、耗水量少和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2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
        开展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一是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生态用水紧张局面得以缓解,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二是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减少灌溉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止耕地水肥流失,有效减少农村的面源污染,对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三是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项目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四是原来的旱地将开发成蔗园等,有利于项目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项目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五是灌溉条件的改善使项目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项目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
        2.2是促进农村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农业水利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改善耕地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生产发展”的基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有区域化格局、专业生产化和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有助于“生活宽裕”。
        3灌溉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规划设计科学性有待提高
        规划设计是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确保农田灌溉工程整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从实际看,具体规划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规划设计未紧密结合实际需求,部分规划设计人员单纯地依据自身经验开展工作,并未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全面分析,未因地制宜,进而导致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溉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2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
        目前,农田灌溉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运行难以发挥作用。建设农田灌溉工程相对施工工艺要求高,应控制好建设质量,同时加强后期管理与维护,这是确保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的保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灌溉工程在应用期间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管护主体不清和养护管理经费落实不到位,设备损坏维修不及时,老化失修等问题较为严重。
        4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4.1工程灌溉技术模式。
        目前,我县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有:喷灌、滴灌、微灌、低压管灌四种模式。喷灌模式投入及运行成本均较高,滴灌、微灌、低压管灌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尤其较适合丘陵地区推广。但在武宣县,土地都是承包到单家独户中,外出劳务农民工较多,土地还未流转整合,农民受传统的经营模式束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意识比较淡泊,要形成有效的水肥一体化统一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群众施肥、用水理念不统一。并且委托由企业管理工作,有可能是负债运行。从目前实施过程中群众比较接受喷灌和低压管两种模式。但采取何种灌溉技术模式更节水节肥、更易于方便使用及管理、产生更大效益,还有待探索总结。因此建设单位在选择灌溉工程技术时要结合当地农田的种植类型来灵活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和专用的设备,使灌溉技术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4.2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的整合发展
        面对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状况。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配置水资源。建立相对完善的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提高水量效率,确保区域内的农作物都有足够的水资源来实现良好的灌溉目标。农业部门需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并根据与当地农业发展计划相同的土壤含水量制定不同类型的用水计划。同时,水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合理的水安全体系,以便有效、适当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前,先对当地农田的土壤质量进行测试,调查分析水质和水资源状况,根据最后结果制定有效计划,选择最佳节水灌溉技术,并进行适当灌溉和调整。应使公众充分意识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提高技术使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经济发展,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结语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农业节水工程的关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实现有效农田节水灌溉,采用高效节水的理念、有效措施,对灌溉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为发展新型农村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确保与灌溉有关的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在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开展针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效节水灌溉技术知识的科普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常瑞丽,金天龙.开展农田灌溉节水工程的实施要点[J].吉林农业,2019(16):75.
[2]蒙学伟,王增芳.农田灌溉节水工程实施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9):100.
[3]佟哲.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讨[J].吉林农业,2018(7):85.
作者简介:郭宝增(1976-),男,壮族,广西武宣人,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