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管理 韦闯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韦闯
[导读] 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和发展与电力系统有着密切相关,是实现继电保护等保障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配电网主要需要各种线路与变压器的有效组合。提高科技水平和先进装备水平,才能保障配电网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安全管理是电力系统开发中社会关注的重点。

身份证号码:45272819850******9     韦闯

摘要: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和发展与电力系统有着密切相关,是实现继电保护等保障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配电网主要需要各种线路与变压器的有效组合。提高科技水平和先进装备水平,才能保障配电网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安全管理是电力系统开发中社会关注的重点。加强安全措施和提高社会安全意识,能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实现电力系统发展的真正目的。概要:简述了配电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影响信息安全的各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自动化;通讯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引言
        目前,对通信网络而言,其建设与安全能否稳定运行有直接关系,而对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又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伴随着我国电力市场信息化、商品化的迅速发展,电力通信网已成为电力市场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所以,在电力企业中,必须充分重视当前电网运行功能下的电力系统通信安全问题,以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网络通信技术简介
        利用不同的网络通信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以数据和文档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各种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其主要功能是:计算机作为主要的通信设备,辅以大量的智能传感器、移动终端、数控系统、智能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终端设备,实现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和应用集成。电磁波信号和电流信号在实际的数据源传输中,主要用于信息的传输,也就是有线信号和无线信号的传输。二者在不断的演进和互动中,为网络传播技术的其他功能奠定了基础。
        2.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结构和特点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建立可靠的通信网络,通过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连接到配电网的监控终端,并通过网络将监测信息逐层上传到配电网的主站,主站还可通过通信网络发出各种控制信息。因此,匹配式电网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四遥”的关键,它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通讯结点多。配电网是电力用户的最后一道防线,配有大量的变电所、变电所箱体、开关站、负荷开关、环网柜等。为实现分布式自动化,需要大量的智能监控终端设备进入现场,每台通信终端需要有一定的通信能力,以形成多个通信节点。(2)短距离通信节点。配电网馈线输送距离一般不长,对一般的 IOkV电压的输电线路来说,送电距离一般都在几公里以内,而对线路上已设线路间配电所设监测终端设备的距离则较少。(3)传播中心的分散。配电网络呈辐射状分布,分布广泛,每一户每户都有较大的配电区域,形成较分散的监控终端通信节点。(4)实现通信的方式。对配电网络可采用多种通信方式进行自动化数据传输,其发展历程是:电话线、双绞线、电力线载波、无线电通信、通信电缆、光纤通信。(5)通信传输能力强。因为通信节点的数量多,相应所需的通信容量也就大,而要应付因突发情况而造成的数据信息的极大增加而造成的通信容量急剧增加的问题,通信传输容量应按最坏情况来设计。
        3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3.1对控制能的威胁
        对智能电网中的控制系统而言,既有实时通信的特点,又能实现对电网的实时控制。一般智能电网控制系统中,网络响应时间对控制系统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 LAN中如果存在病毒,将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络的响应时间,极大的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如果系统出现问题,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此外,对某些网络病毒软件,还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病毒进入系统,使控制软件感染病毒,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另外,对于病毒来说,还可以借助系统漏洞嵌入到系统中,对系统进行多级、多层面的控制,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2对传感装置网络的威胁
        随着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传感器设备来说,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被利用,科学地连接到主系统,从而长期收集电网运行阶段所导出的所有数据。一般情况下,由于传感器设备的安全性较低,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级问题。举例来说,如果外部用户不能科学有效的应用信息,那么当传感器接收到相关信息时,信息将会被非法读取。另外,某些人对传感信息的修改,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电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或造成某些虚假信息,使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一般情况下,外部人员都会借助于传感器的漏洞来破坏网络层,造成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极大安全隐患。
        3.3无线公网及专网通信技术
        CDMA、 GPRS、 EDGE以及3 G公网都很常见。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缺点。例如,基于智能配电网的无线公网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而这种公共终端接入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问题。对专用网通信而言,虽然具有传输距离长、传输速率高的优点,但是在移动通信过程中,却不能满足用户对无缝切换的需求,其性能也不能令人满意。并且因为它是开放的,所以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是非常高的。配电网络的终端数据流量小,对实时性要求低。一般而言,公共网这种无线通信方式,几秒钟左右就可以刷新数据,基本可以满足配网运行的需要。这一通讯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投资少,并且基本不存在投资失败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简化自动化设计、施工、设备调试及维修的工作。
        3.4提高通信网络的应用入侵监测技术
        为了解决配电网自动化通信中的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提高通信网络的应用入侵检测能力。IDS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审计行为、准确操作、全面检测,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保证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网络稳定运行,而且能高质量地收集和整理电力系统的内部信息数据,并根据数据值进行综合判断,为今后发展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分配,这是电力系统信息整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把处理系统和优质模型结合起来,可以判断出入侵对象的危害程度,进而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确保电力系统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3.5制定相关安全政策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各国惠民的基本举措。在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加强对网络通信安全的保护,减少通信信息泄露的危害,降低通信安全漏洞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国家治理的必要手段。制定并完善完整的国家网络通信安全战略,包括:一、建设方针:公布国家网络通信安全战略细则,涵盖与信通技术应用有关的制定纲要和可能的风险评估。现行网络安全规范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各种指导意见反复出现,而且有时相互矛盾。所以,国家应对网络通信的安全进行梳理、总结,并颁布相关的管理规定。二、保障性机构建设:为防止“管理混乱、部门内斗、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等监管“真空”现象,国家网络通信安全保障需要设立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综合部门优势,合理细化运作,明确受网络传播安全战略影响的企业主体,负责网络传播安全战略的实施。三、服务实施建设:利用国家力量建立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确保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所需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按计划对通信设施的故障报告进行检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结束语
        在分析和研究了以上内容之后,本文得出,尽管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其网络的特性,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网络化也直接导致了网络安全问题,从而构成了整个智能电网的安全威胁。在通信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对各种安全技术进行升级,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祝松,刘大伟.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9(16):155-156.
[2]刘海涛.通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8(08):91.
[3]薛磊.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8):179.
[4]陈雪莹,陈子言,张孜铭,等.基于配电网中的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J].信息通信,2018,(5):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