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李雯
[导读]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在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很重要的构成,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创造力与生命力,蕴含丰富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 但在我国许多古建筑中会经常发生由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江苏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度假区大队  李雯     215000

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在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很重要的构成,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创造力与生命力,蕴含丰富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 但在我国许多古建筑中会经常发生由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对于古建筑防火安全管理采取相关措施迫在眉睫。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现状  防火对策
        引言:
        在古建筑的各项保护工作中,防火保护毋庸置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古建筑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价值特性,与现代建筑物相比,在防火安全保护工作上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因此,要从文物古建筑特点出发,制定合理且可实施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减少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现象的同时,保证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见证的文物古建筑可以继续更长久地流传下去。
        1、古建筑消防特点
        古建筑多受到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影响以及设计建造者消防观念较为薄弱,因此布局较为紧凑,几乎没有文物古建筑留有消防通道,甚至有些地方消防车完全没有办法通行,所以当发生火灾时,极大程度上影响消防员救援工作。多数古建筑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专职防火员,也没有充足的消防水源以及完善的消防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救援工作极大的困难。
        2、当前国内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
        有资料显示,2003年至2013年国内古建筑总共发生417起火灾,被烧毁的建筑面积多达37526m2,着火古建筑中79.9% 的建筑为木质结构,14.8% 为砖木结构,其余结构只有5.3%。古建筑火灾出现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以及其他,自然因素如自燃、雷击等。人为因素是古建筑起火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2015年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联合印发的最新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文物建筑单位必须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用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消防系统安全。当前国内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消防有关的内容多达250项,但并没有制定专门和我国古建筑消防匹配的规范。我国的古建筑有着多样化的形式以及广泛的分布,古建筑结构环境差异比较明显,以上种种增加了消防难度。
        3、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
        3.1古建筑火灾载荷大,材料耐火性差
        现代建筑项目要求建筑中每平方米木材的使用量不可以超过0.03m3。但在古建筑中,每平方米几乎堆积了1m3的木材,这表示古建筑的火灾荷载水平可以达到现代建筑33倍。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导致原本表面的土漆已经全面滑落。在风吹日晒以及干燥季节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火灾,引起失火问题。木质材料有着许多的拼接缝隙、裂缝,自身材质疏松,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会出现立体燃烧情况。以国家最新防火规范标准可以得知,我国将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了四个级别。耐火等级由结构构件,比如梁柱板墙耐火极限、燃烧性能决定。国内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大多为纯木,分布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让建筑拥有了大量可燃物。国内木机构建筑物的屋顶有着极强可燃性,有些古建筑除了防火墙不可燃以外,其他结构全可燃。即国内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大多为三至四级区间。
        3.2 人为因素导致火灾隐患增加
        国内超过半数古建筑之所以发生火灾是因为电气设备以及用火不慎。首先明火与室内的易燃物共存。国内许多古建筑是各种寺庙,其中悬挂了各种各样的布料、丝绸装饰物。火烛、酥油灯一类的火源属于装饰性物品,常年不熄,周围摆放的各种经卷文书成为火灾的载体。烧香拜佛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可燃物与火星溅出,用火不慎可能引起火灾问题。其次电气设备的使用安装不当。


[1]近些年在古建筑群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且古建筑被充分利用与开发以后,大量电气设备走进古建筑,市面中经常可以看到乱拉乱接电线的问题,增加了安全隐患。最后因为一些游客的不检点与不文明行为,也会引起火灾,甚至出现过纵火犯。
        3.3 水源不足没有合理设计消防设施
        国内古建筑大多地处偏远的深山和地区,远离城市。寒冬季节交通不便,缺少足够多的消防水源,并且许多消防设施非常陈旧。消防水压水量并不能满足当前的消防规定与要求。爆发火灾以后,无法自救,同时也无法得到来自外界的支援。因错失灭火的最佳机会,引起过许多文物损失事件。施工的时候,有些消防栓并没有达到管顶覆土的标准深度,所以并不能应对和避免低温冰冻,有些时候消火栓做不到正常出水。而古建筑自己准备的消防车没有能力应对救火需求,火灾蔓延后,市政部门的水管网没有足够的压力,火灾发生以后的扑救,没有做好部门联动工作,无法保障水压,有效扑灭火灾。
        4、我国古建筑防火对策
        4.1现代消防设施的运用
        古建筑应增加相应的自动消防设施。根据古建筑需要离子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古建筑应根据自身的高度和面积等特殊情况选择相应的探测器,才能及时发现火情。古建筑应增加消防水源和相应消防设施。古建筑应将市政管网引入院内,并建立室外消火栓,有条件的院落可增加水炮,在紧急时刻可以利用消火栓和水炮灭火,根据以往火灾实例,对于古建筑火灾,水的灭火效果要远远好于干粉灭火器。并且在古建筑内部,还可增加水幕系统,可以做好防火分隔,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防止大火蔓延。
        4.2 合理选择设施清通与完善通道
        按照消防法中的规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配设消防站。除此之外消防站应做到因地制宜,使用和古建筑或建筑群一样的结构、材料。配置的消防站,必须做好消防通道合理性设计,并安排与选择机动性强、尺寸小的消防设施。当前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这方面的消防产品,比如消防摩托、小型消防车。这些小型消防设备能够在坡道、狭窄区域、崎岖地形行动,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出勤比较迅速,在古建筑群火灾救援中可以大展身手。
        4.3对电源以及火源加强管理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在古建筑内安装电气设备,严禁在古建筑内私拉乱接电线;对用电进行严格管理,电源线要进行穿管保护,并设置自动保护装置以及控制开关,要严格做到人离电断;定时对所使用的电器进行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若古建筑有雷击危险,则需要根据古建筑的地形以及地物需要对其安装不同的避雷设备,并对避雷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严禁在古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例如木料以及柴草、汽油以及液化气等,且禁止吸烟以及燃放和焚烧,要指定焚烧点,尽可能远离古建筑并派专人进行管理,并将“禁止烟火”标志设置在较为明显的位置,使消防安全得到保障。还要对于建筑内部以及建筑构件中的可燃物进行阻燃处理,可将防火涂料刷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性质的阻火膜,以此可以提高其耐火等级以及降低其燃烧性能,可有效阻止火灾蔓延速度。[2]
        5、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起火原因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大。应从古建筑自身和外部同时增加防火条件,才能有效防范火灾,在对其进行防火保护工作时,还要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构建和我国古建筑相匹配的消防体系,才能实现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勇.基于线缆老化的古建筑火灾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331(13):122-124.
[2]陈成.历史街区中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565(06):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