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山区贫困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徐磊1 韩雪1
[导读]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引导整合多方面资源形成合力,依托贫困县域自然资源禀赋、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提高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让当地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测绘院,徐磊1    韩雪1      410000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引导整合多方面资源形成合力,依托贫困县域自然资源禀赋、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提高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让当地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特色旅游 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
        0引言
        十三五时期末,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从贫困的发生发展规律、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全球减贫实践经验来看,脱贫人口返贫的风险依然很大,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十四五时期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准备。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进一步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重点村。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文旅资源较好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但乡村旅游产业面临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资源开发不合理、土地使用不科学、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用地保障制度探索、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与特色村庄规划编制、多渠道资金筹措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特色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合凤凰县竹山村、菖蒲塘村等实证分析,提出可行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全域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
        1、项目概况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武陵山脉,是湖南省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的山区县。从农业发展来看,难以形成大面积、大规模、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种植基地或示范园区,很大程度仍保持原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生产标准有很大差距。从工业发展来看,规模企业少,没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宗产品生产企业,园区聚集效应还未形成,新型工业化建设推进速度缓慢;唯有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县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秀美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以苗族、土家族风情为代表的多元交融的民族风情,构成独特的民俗景观,乡村特色全域旅游成为凤凰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十三五”期间,完成了菖蒲塘村、老洞村、拉毫村、老家寨村、舒家塘村、长潭岗等23个重点乡村旅游区(点)提质升级。2020年底,全县共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6个,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3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家。



        2、特色旅游产业实现路径研究
        加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强化县域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层级分明、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探索“农业+”多业态,如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鱼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物流业融合,发展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
        探索创新用地供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力度。探索出台乡村产业、文旅产业的市县联动点状供地政策,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研究集体建设用地与乡村旅游开发衔接配套使用政策,在国家限制新增建设用地、鼓励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的大背景下,使集体建设用地在乡村振兴中更具有使用价值。有序开展县域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及四荒地的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存量用于乡村产业用地。
        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与特色村庄规划编制。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动力,延续民俗文化脉络,打造特色品牌。山区乡村的独特性是乡村旅游业竞争的核心要素,编制村庄规划必须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价值。例如以腊尔山为重点,打造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展示区;以菖蒲塘村为标杆,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好路子。以竹山村为脱贫致富成功案例推广,竹山村立足资源特色,转换发展思路,通过“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坚持旅游传承非遗文化、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依托神秘的苗乡文化、优美的长潭岗自然风光、独具风格的易地扶贫安置区,打造“一村一品”,营造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切实助力乡村振兴,让山区人民大踏步迈上小康之路。
        多渠道资金筹措。乡村旅游前期投入大、利润少,需要信贷支持。政府已经在深入研究相关金融政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发展部等11部门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可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市县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本级整合资金范围。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形成合力。
        3、结语
        凤凰县存在着经济基础差,资源禀赋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格局不稳定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凤凰县迫切需要发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引领作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空间资源要素、构建开发保护格局,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因此,凤凰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切合实际问题构建各类行动规划,实现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主导功能,着力保留与传承传统乡村特色,构建具有乡土文化特征的现代生态农村。
【参考文献】
1.张丽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以贵州省凤凰县为例》
2.李蕾《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支持贫困地区产业振兴路径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恼包村为例》
3.徐瑜《乡村振兴规划实践中旅游产业提升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