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家校合作思想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刘梅
[导读] 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关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调整,班主任需要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规范开展德育工作,并在具体的实施举措上进行有效规范,从而突出德育工作整体效果,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贯彻和落实下去,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德育体系进行合理优化。

刘梅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要】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关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调整,班主任需要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规范开展德育工作,并在具体的实施举措上进行有效规范,从而突出德育工作整体效果,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贯彻和落实下去,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德育体系进行合理优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德育;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10-01

        前言:在小学阶段全面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在明确自身管理工作职责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战略思想的有效贯彻,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德育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让学生拥有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并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提升整体的品质素养。
        一、贯彻家长委员会分级体制
        在家校合作思想导向下,作为班主任在具体实施德育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体制,在此基础上设置分级体制, 从而将家长所具有的德育和管理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首先,需要针对当前的小学生德育实际需求进行全面调研,针对立德树人的战略方针进行全面分析。之后,从班级、年级、学校出发分层设置家长委员会机制,深入开发家长资源,对家庭教育力量进行全面整合, 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实现优秀家风的宣传,从而给予学生思想、行为以及品德素养上的正确引导。在构建分级体制的基础上,作为班主任需要树立良好的沟通意识,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以及家长委员会日常活动的有效开展, 来规范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升整体的素质品格。
        二、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
        在确定具体的德育目标之后,作为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地配合,在此基础上开展志愿者的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家长的配合下,共同开展德育体验活动,从而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活动体验空间,并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情感上的认知和体验。首先,将家长有效地组织起来,成立志愿者组织。之后,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就家长志愿者组织的具体职能进行明确,与班主任之间做好分工规划,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配合,共同开展相关德育工作。比如说,可以借助家长的优秀资源开展德育知识宣传讲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家风文化进行宣讲,同时也可以组织家长以志愿者的形式全面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 并在此基础上就德育思想和素质品格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就自身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进行有效规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品德素养。同时,也能够在家长志愿者的组织下,就目前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道德品格规范引导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比较合理的育人手段,从而将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有效地彰显和发挥出来。



        三、家校合作,开展感恩教育
        在新时期的德育目标引领下,作为班主任需要积极践行家校合作的战略思想,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感恩教育,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懂得感恩,体谅父母,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认知观念。首先,作为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引导职能,利用一些传统的节日组织趣味的亲子活动。比如说,在父亲节、母亲节,引导学生为父母制作感恩贺卡,或者引导学生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做顿饭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同时, 也可以在家校合作的思想引领下,明确德育目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说,可以有效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感恩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来引导学生就书籍中所具有的感恩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并在亲子情感沟通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品格。
        四、组织家校合作活动或家长会,增进联系
        家长会是促进学校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的有效形式,通过教师与家长、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家长能够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与教师达成合作,联手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德育教育氛围,使他们能够形成积极的心态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进而实现全面综合发展。除召开家长会以外,学校还可组织一些其他形式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设计亲子互动内容,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此举可拉近学生与家长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与爱护,此外,还可组织学生与家长观看电影,提供交流话题,并以此为纽带,消除学生与家长间的心理隔阂,在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活动的内容、感受等,进行写作或演讲,帮助他们抒发出对家长的尊敬与爱意。素质教育环境下,学校对德育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为有效实施家校合作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学校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讲座,使其就德育教育案例,进行反思与思考,继而使德育教育效果达到最佳。为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可通过网络、报纸等,搜集真实的案例,结合案例对家长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与家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德育教育氛围中,接受思想的洗礼,譬如,在组织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讲座时,教师可通过播放母亲孕育生命的宣传片,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切身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并发自内心地珍惜生命、关爱父母,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
        五、建立家校共育网络平台
        在全面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坚持以家校合作为思想指导,在此基础上就共育平台和学生管理环境进行合理优化。让学生能够形成端正的德育观念,在自身的行为品德和素质方面进行合理优化,充分突出家校合作开展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首先, 重点加强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有效开发,在此基础上构建在线沟通体系。与学生之间通过有效沟通和交流来明确德育目标,规范开展和组织德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支撑下,与家长之间就学生在校、在家的日常道德行为表现进行反馈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德育方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格。
        总之,在德育工作领域,身为新时代的班主任需要关注小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在德育的思想以及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要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德育机制和工作体系进行规范建设,从而保障所开展的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覆盖面,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德育的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涛 . 浅析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下的德育工作 [J]. 才智,2020(05):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