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谢尚景
[导读] 当下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着在改善,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与深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也不断改进与进化,而相对的国家为了选拔人才也不断地改变考察方式和方向。历史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的学科,可以让学生开采各国各地的历史信息,了解历史的规律。所以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好准备,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为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需要兼顾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探

谢尚景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五凤学校
【摘要】当下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着在改善,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与深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也不断改进与进化,而相对的国家为了选拔人才也不断地改变考察方式和方向。历史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的学科,可以让学生开采各国各地的历史信息,了解历史的规律。所以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好准备,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为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需要兼顾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断的升华与提升,从而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36-01

        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的不仅是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学科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当从问题出发,积极地寻找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概述
        从广义上讲,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初中生在接受历史与社会教育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要素构成。
        (一)对空间感知的描述
        其中,空间感知是指人在对进行外界观察的过程中,对不同尺度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认识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了区域认知以及生态环境意识,区域认知是指针对具体的区域范围,对其位置特点、位置与位置之间的差异以及联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解释和说明,并且对一些区域进行归纳、概括并分析。生态环境意识指的是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判断,具体表现为“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与地理环境如何协调”等问题的看法。
        (二)关于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人类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解与反省,其中还包括对于历史的理解、历史的判断,以及对历史的认同。综合思维指的是依据历史的眼光从而更好的认识今天的社会,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一个纵向的认识,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采取横向关注法,是三维目标的关联、融通和渗透。针对知识内容而言,包括历史与现实的综合、中外历史、地理、文化等的综合、以及历史与地理的综合。
        (三)关于社会实践方面的描述
        所谓社会实践,是指通过图标或者历史资料等方式得到信息,并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相应的描述,将历史现象与现代社会现象揭示出来,并对历史以及现代社会当中出现的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给予解决。


参与社会生活的整个活动过程,其实就是公民意识、社会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故事导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一种很抽象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却也是极为重要的核心素养,是指导学生如何认识历史的观念和方法论。而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类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要从历史学习的方方面面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一步步的渗透,帮助学习正确的来认识历史,更好的掌握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教学,让学生对故事的发生背景感兴趣,对故事中的人物感兴趣,对故事中的事件感兴趣,再随着教学思考从故事到教学内容能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启示。选择的故事应具有趣味性,能让学生觉得历史并非都是沉痛厚重的,可以适当掺杂一些野史的内容,虽然野史有一部分仍待考察,但是其丰富多彩、扑朔迷离的特性,足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加强提问引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历史和社会教育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知识,缺乏自学的空间和机会,很难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阻碍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为了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历史和社会教育能够有效进行,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使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学习历史,并能够进一步对于所获得的历史数据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使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对于学生的提问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使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实现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充分学习。
        (三)穿插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史料时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也是有效研究历史知识、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史料开展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史料有效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和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落实时空观念,提升历史综合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和网络资源中查阅到的相关补充史料进行授课,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内容时,为了充分反映人类文明史演进的宏大视角,教师可以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内容契合本国人民的抗争连成一线共同推进授课。这样,在有效的史料辅助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实,并且在历史学科经纬线的构建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教育素养观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思考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需要我们当代教育者,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贾进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分析[J].学周刊,2021(16):157-158.
[2]范珍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策略[J].新课程,2021(02):219.
[3]陈文斌. 基于微课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