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刘科伯
[导读] 作为自然学科,数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数学的进步也代表了其他领域的相应发展。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问题是数学的本质,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积极促进优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新时代的教学策略必须多样化。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榄香烯的探讨。

刘科伯   南充市第五中学校
【摘要】作为自然学科,数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数学的进步也代表了其他领域的相应发展。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问题是数学的本质,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积极促进优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新时代的教学策略必须多样化。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榄香烯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30-01

        引言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思考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机遇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知识基础掌握不足、教学比较枯燥、没有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等情况,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运用分层的教学方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
        为了实施分级教学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热情,教师必须首先保持原始班级组成和学生的原始位置,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学业成绩有完整、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分层因素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例如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例如学习态度、性格、学习方法)。根据分层的语义分析,学生进行自我评估选择、师生协商和动态协调的步骤,分层采用显式分层方法。
        (2)进行分层备课
        老师会根据每个级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才能进行教学,并设计整个级别的教学课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从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以及在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3)对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的目的是及时提供有关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反馈,反映班级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将作业进行分层,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结合学习能力的不同来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问题类型应从易到难分步进行分解。
        二、运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
        (1)运用“导学式”方法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知识直接动力。只有兴趣浓厚学生才能积极学习,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因此,如果中学数学老师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应该在上课前几分钟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并以各种方式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并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现代概念的教育背景下,老师有许多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常用的是故事和多媒体。提出问题时,要从两个角度出发:老师教什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看看问题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力,然后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知识的内容。



        (2)通过“导学式”发现教学内容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关的公式、概念、法则和规则是抽象知识泛化的结果。直观和具体的表达方式可以用公式加以总结,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难点之一。因此,老师可以使用“导学式”教学法来实施“导学”,并指导学生总结数学定律。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概括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从多个元素中提取可以反映该概念的性质和性质的元素,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关于计算,老师可以指导总结计算的步骤和过程。每个知识点都有不同的总结方法,因此,当老师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总结规则时,有必要从特定的内容开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生活,倾听学生的声音
        无论是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还是使用面向生活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都发挥着核心作用。教学方法已证明,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条件和生活经验的最便捷方式。成人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不同。如果老师不倾听学生的思想,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直接进行数学内容教学,那么生活现象就会与学生生活分离开来,学习负担会大大增加。在这方面,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时,尊重学生的生活并倾听他们的声音。
        (2)与现实生活联系并整合数学材料
        数学教科书是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开展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数学资源。这项要求的目的之一是借助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便学生可以总结生活经验,并轻松地从教科书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与数学教科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化的数学资源旨在对数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初中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时,需要经常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为指导,发现日常的数学现象,并将其与数学教科书的内容相结合。
        (3)运用生活化方式,创造生活课堂
        课堂是日常生活中数学教学的工具。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根据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要求。换句话说,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班级的需要为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直接的经验并自然地理解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实现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不断学习改变教学观念,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时,才能真正改善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曼,刘俊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43-44+56.
[2]朱兴宏.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27.
[3]程勋琪.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1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