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梅 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445000
【摘要】游戏教学法是将枯燥的教学和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通过教学的游戏化,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脑力劳动,这有助于他们轻松的获得知识,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兴趣的作用。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创设构建游戏活动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数学游戏时,教师应把握分寸,不能为游戏而游戏。而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复杂问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探索,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课堂教学;运用策略;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27-01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游戏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数学游戏是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服务的,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在娱乐。因此,每一个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 “游戏”,教学是内容,游戏是形式。
一、运用游戏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其成功与否、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兴趣。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和逻辑性特点,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畏惧情绪,对数学知识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自觉。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容易停留在课间嬉笑打闹方面,总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过渡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在这个时候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也对数学知识产生关注。
比如在长方体体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寻找默契长方体的游戏。为了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和刺激性,教师要在开始讲清楚游戏规则,听从教师的指挥,听到命令后迅速行动。首先,学生快速选择一个自己手边拥有的长方体物品,注意把课本这个常规的东西排除在外,然后再将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测量出来,并且进行标注。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到默契伙伴。如果长、宽、高的长度一致,则代表高度默契,如果有部分长度一致,则代表一般默契,而如果完全没有找到一致的部分,则代表毫无默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使得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思维活动也围绕着数学知识展开,这也为接下来的长方体体积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采用角色游戏,强化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不了解概念,学生就很难全面正确的掌握知识。例如在“时、分、秒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时、分、秒各自的概念,才能让他们正确区分时分秒,才能让他们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采用角色游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时、分、秒,然后告诉学生接下来开始角色大变身游戏,将“秒”变成“分”,怎么样才能让秒变成分呢,教师要利用钟表上的指针进行解释,让秒针走一圈,走过60个小格的时候,它就能变身成分,这个时候扮演“秒”和“分”的学生就可以合体了,接下来让“分”变成“时”,同样,让分针走一圈,就可以变身成“时”了。通过角色变身告诉学生,时、分、秒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它们的概念和关系,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它们的关系,从而避免概念混淆。3、开展竞赛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在小学生某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如果能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游戏,能够起到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用此方法。例如在“加法结合律”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开展竞赛,看看哪一组最快得出结果,采用的结合方式最合理。教师负责计时,出6-10到加法结合律的题,然后对小组的准确率、做题速度进行评判,评出竞赛中的优胜小组。通过竞赛游戏,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三、教师适时介入,做好游戏过程的调控
游戏是为了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学习的平台,在游戏教学法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监控。当发现游戏中有学生违反规则时,要及时的进行更正,让他们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确保游戏的有条不紊开展。当发现游戏中出现混乱情况时,教师要立刻出面进行调控,避免课堂出现混乱情况。同时,教师要合理的把握游戏时间,要掌握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游戏,要把控好游戏时间,保证游戏环节的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保证既实施游戏,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游戏参与情况,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对那些不主动参与游戏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参与。
四、运用游戏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温故而知新,知识复习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新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提高综合学习素养。对于复习的重要性,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已经学过的内容,毫无新鲜感,也不会有什么难度,容易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影响数学综合素养的持续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其中,提高复习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
比如在完成运算定律的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闯关晋级游戏,既有理论知识的内容,各项运算定律的公式,也有具体的解题运用,综合典型例题的解答,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复习的同时,也使综合运用能力得到锻炼。除此之外,错题的整理和归纳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出错频率较高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放在游戏竞赛题型当中,引导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理解。
五、开展互动性的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得以有效提升。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一些具有互动性的游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有关除法的知识,但是部分学生无法做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利用互动性教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之后,按照“同质不同组、同组不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向学生发布一些除法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除法题目的计算,得出正确答案较多的一方获取胜利,并得到教师准备好的奖励,而失败的一方就要表演才艺或扮演小动物等等,以便能够充分发挥游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促进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游戏教学的实施原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体验性的游戏教学、互动性的游戏教学、实践性的游戏教学,通过各种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101-102.
[2]杨光权.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6,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