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孙秋月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孙秋月
[导读] 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其中,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同时教育事业还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而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与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在年幼时便开始,在小学语教育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

孙秋月   浙江省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  325024
【摘要】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其中,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同时教育事业还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而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与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在年幼时便开始,在小学语教育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渗透给出具体建议,希望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55-01

        引言: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小学语文是学习母语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互动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率,与此同时,小学语文中还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小学生文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不断优化课堂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不完善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具体事实、意见、原理和问题及解决方法,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设置却是一篇又一篇的课文,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在这本教材中认识文字,学习做人的守则,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有些教师只让学生去记忆、阅读,这是由于教师们还没有充分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不清楚语文教材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导致同一本教材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教育目标完全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良莠不齐,究其根本就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小学生刚刚进入了系统性的教育课程中,由于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不足,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也无法进行善恶区分。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语言文字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能有效地改善他们的语言结构,而相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无法长时间专心上课,感觉学习语文知识很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并不利于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展与渗透[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营造德育教育环境
        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德育学习情境来强化教学效果,德育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构建相应的情景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这样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实现德育教育。教师还应充分能利用课前时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注重推动多种形式的课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
        (二)开展国学阅读活动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与确立正确学习思考方式的重要时期,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理念,这样的话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成长起来就能区分善于恶,就能在社会中凸显自身的价值。语文的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还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学生们通过读书学习,还能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积极的正能量因素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国学资源,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国学阅读教学活动,推荐学生阅读《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国学之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且国学文章通常都有一定的深度,所以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解困难或是理解不到位等情况,教师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国学教育的深层含义,同时在发开展国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开展[2]。
        结论:综上所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容置疑的,因此应从小便开始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为了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些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的同时,并为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语文教师还应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传统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扎实的学习基础,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逢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1(08):11-12.
[2] [1]张烨.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20(07):31-32.
[3]周子云.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4):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