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马伍沙
[导读] 小学作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逐步从课堂教学生活化向作文生活化转变,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入手,把平常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中,通过认真观察、真实体验,畅所欲言,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目的。

马伍沙    西昌市东河乡瓦尔小学
【摘要】小学作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逐步从课堂教学生活化向作文生活化转变,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入手,把平常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中,通过认真观察、真实体验,畅所欲言,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51-01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感悟者
        1.对生活深入观察,积累生活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一位作家只有抓住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才能文笔泉涌,下笔成文。小学生作文同样如此,如果小学生没有一点作文材料积累,缺乏应有的生活观察能力,作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必须首先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在作文之前,先讓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进行详细的描写,也可以再写写和它发生的有关故事,再把自己对小动物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让学生有了生活观察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生动、感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如观察父母做饭时的动作、表情以及吃饭时为了让自己多吃点自己舍不得吃,只是在微笑着观望的说不愿意吃等,进而体会父母的关爱和对自己的深情。教师也要对学生多引导、多关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养成习惯,写作时就能“下笔如有神”。
        2.对生活真挚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在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后,才通过观察对象和事情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在生活的基础上深刻的感悟生活的内涵,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体会出生活的真谛,也才能够写出有内容、有思想、有真挚情感的文章。例如,到了“3•12”植树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栽树活动,学生们亲手刨了树坑,又亲自把一棵棵小树苗放进去,浇水、培土,也亲身感受到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艰难,让学生更加爱护树木,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把课堂教学变成生活化的舞台
        1.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的素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根本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又因为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无非主要是教室、学校和家,所以,学校里的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生活化素材的主要转化场所。让学生经过课堂教学从多媒体生活场景中再重新感受生活,体悟生活,使课文的文本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联系在一起,成为自己作文的材料。


如在讲授《挑山工》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挑山工的艰辛和心理描写,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现场表演引申,让学生扮演旅游者和挑山工等各个人物,也真正让学生在扮演挑山工时让他们亲自挑一些东西试一试,体会挑山工挑担上山的艰难和挣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好地理解挑山工的心理状态,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意义。同时,使用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在悬崖峭壁踽踽独行的挑着一百多斤东西行走的姿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经过角色扮演和学生们的讨论,让学生换位思考,真正感受到挑山工生活的不容易,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当时的环境中去,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好的理解父母对自己无私的付出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生活的真谛。
        2.注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虽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可是课堂以外的学习也要很好地重视,所以,要适时地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或者是对这场活动你感到快乐的是什么,使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写完以后相互分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们也会把在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中,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更大提高。
        尽管课内的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场合,但是课堂之外的学习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应当适当地开展课外学习的相关活动。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同老师、同学相互分享课外有趣的经历,然后用写作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之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分享写作经验,分享式的写作方式以及将生活中的趣事口语化地表达出来,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将从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技巧同实际生活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只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一个小平台,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而生活才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最大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加强对课外教学的重视,切实做好语文课堂内外的沟通,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语文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以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进行综合性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例如,在生字学习与积累中,街头到处都是广告牌、广告语等,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同音字、形近字,并对这些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去对这些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与区分。尤其是对形近字的区分,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这几个字之前的不同,是结构不同还是偏旁不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在生字学习的印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适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写作要求。只有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平常生活结合起来,再辅以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学生们就会有感而发,下笔成文,也才逐渐爱上生活,热爱写作。
参考文献:
[1]陈任清.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审视当今小学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2,(Z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