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徐素华
[导读] 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古诗词教学,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在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徐素华   福建沙县区三官堂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古诗词教学,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在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82-01

        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背诵古诗词,体验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1.教学难度较大。与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相比,古诗词教学难度更大。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古诗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仍侧重于对词、词、句的理解和记忆,少数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进行的背诵和听写。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古诗词背后的语言魅力和文化意蕴。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学生们往往采用机械记忆法学习古诗词,无法理解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2.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圣诞节、万圣节等流行节日,外国文化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生活中很难找到,学习古诗词只是应试。
        3.缺乏古诗词朗读技巧教学。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正确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因素。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朗读,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方法不正确,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的提升。古诗词不同于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韵律。只有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反复阅读和回味,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忽视古诗词整体感悟。目前,一些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主要由释义、简评内容主旨、总结主旨等环节组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老师讲的内容,机械地死记硬背知识要点,学习的主导地位没有凸显,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语言感知能力强。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被动的课堂教学会抑制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生动的方式模拟和展示古诗词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江雪》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片白茫茫的雪野,什么都看不到,只有江边一个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垂钓。学生据此图片,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情境,以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古诗,不仅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还为学生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条件。例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演诗人李白和孟浩然送别时的情景,学习分别时的传统礼仪,进行人物语言设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中描述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体验和诗文情感的连接与共振。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强化朗读教学, 深化诗词认知。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律节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等都有不同的节奏特点,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节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古诗词的朗读节奏也会因意境或情感态度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表现愉悦心情的古诗词在朗读时要用欢快的节奏,表达情感较为细腻的古诗词应用舒缓悠长的节奏来朗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朗读的正确方法和适用技巧,感受古诗词的节奏,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例如,在《咏柳》的朗读教学中,《咏柳》作为一首七言绝句,教师在示范朗读之前,应教给学生七言绝句的停顿规律, 指导学生正确划分音步,再由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朗读中的停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朗读节奏,教师在朗读时可重点突出节奏,加强平仄对比和语调扬降对比,促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继而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3.拓展教学资源, 促进文化渗透。了解作品思想是解读作品的重要环节,这要求教师在解读作品时要做到“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经历、性格特点和作品风格,“论世”则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知人论世”,较为全面地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杜甫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见证了唐朝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他的诗词沉郁顿挫的风格非常突出,以诗词创作揭示了所处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表达了对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晚年时期杜甫的忧国忧民情绪更加强烈。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了解这些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杜甫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杜甫的诗词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讨论杜甫的经历对诗歌的影响,或将杜甫诗歌按照不同标准分类,降低学生理解诗词的难度。
        4.鼓励自主探究, 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升人文素养。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作者介绍环节,经常会出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婉约派”等词语,学生若不理解这些词语,会增加理解诗词的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古诗词的发展过程,讲解不同题材、不同类型古诗词的主要特点和风格特征,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通过古诗词教学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嵘.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2):70.
[2]王丽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J].求知导刊,2016, (3) :104-105.
[3]柯丽春.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