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数学经验习得的观察与评价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陈其英
[导读]

陈其英    四川省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87-02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在人们生活和工作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类数学能力自婴儿期开始发展,成人对他们的有意识影响将为他们后来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怎样让中班幼儿习得数学经验呢?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走进我们中班年级组的项目研修之旅——《中班区域活动中数学经验习得的观察与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一)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偏差。
        纵观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尽管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有所改观,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儿童观的影响,还存在种种偏差:在培养目标上,重经验的习得,轻经验的运用;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缺乏实际的操作;教师的评价方法也较为单一,缺乏多元性。这种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的模式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运用,造成重知识技能而轻素质能力的倾向,使他们被动的接收数学知识,扼杀了自我运用意识。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学思维的发展更显直观和重要,而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将是幼儿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
        (三)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二、指导思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渗入学习鉴定基础。
        三、研修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操作的兴趣及愉快的情感,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2.通过多元的观察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3.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观察、评价、反思能力
        四、研修内容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生活经验与兴趣点,确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数学经验的习得内容。
        2.研究有效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材料投放与运用,多种形式的材料多元的碰撞与整合。
        3.教师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建立幼儿科学的评价机制。
        五、实践活动
        (一)初次实践
        1.搜集生活中数学的原材料:瓶盖、纸杯、雪糕棒、纸牌等
        2.创设有效的数学区域活动环境:中班年级七个班都设置了数学活动区
        3.各区域数学经验习得的观察、评价与引导:在保障各区域的主要任务时幼儿如何习得数学经验、在观察到幼儿的一些行为时教师作出的评价及正确的引导方式。如在建构区,孩子在拼搭小人,他知道在拼搭手臂时要两边的瓶盖一样小人才好看。在美食区,收银员会根据价格标签收取正确的“钱币”。在美工区孩子知道我需要用数字标记故事的顺序。
        (二)年级组研修
        1.观察方法单一,常用的是整体观察,常常关注的是整体的孩子而忽略个别孩子的需求,可以加入定点式观察、参与式观察、实验式观察。
        2.教师主导太多,幼儿思考太少,应是幼儿自主学习在先,教师适当引导跟进。多一些隐性指导,少一些显性指导
        3.评价出现偏差,.侧重于能力评价,轻学习品质的评价、轻学习思维的评价,如只看重幼儿完成的结果,而不注重幼儿完成的方式和坚持的程度,对幼儿评价多于教师自身反思如只评价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老师的投放材料、引导的方式是否适合孩子。
        (三)重新制定评价内容
        综合评价幼儿在数学领域的发展 :1.学习能力 2.主动意识 3.学习习惯
        (四)再次实践,我们老师观察到这个女孩子她的思维能力很强,能很快速的掌握方法完成任务,这个男孩子他喜欢尝试完成任务,每次都很认真,但几乎都是错误,这两个孩子学习习惯很好,能收放整齐
        (五)年级组再次研修,大家都存在一个疑惑就是项目研修和各班的项目化学习脱节,怎样才能使两种学习能更好的融合呢?大家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出让项目研修融合与项目化学习里。如在大四班的项目化学习《快乐驿站》,包裹的堆叠怎样才不会倒,包裹怎样摆放才能不占空间,包裹怎样存放才不会丢失。中三班《共享单车》里的单车一一对应停放,中二班《树的秘密》树叶的排列规律。
        六、研修成果
        (一)丰富了幼儿获取数学经验的途径
        1.区角活动
        各班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区区域游戏活动,如:《萝卜排排队》中把不同的萝卜进行有序的排队,丰富了孩子们对颜色的探索,排列规律的探索。



        2.家园活动
        在数学经验习得的过程中,幼儿园不是活动唯一的场所,老师不是唯一的教育者,家庭、自然、社会才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和导师。家庭、社区中物质资源、自然资源都是幼儿习得数学经验的新平台。各行各业的家长则是使幼儿登上这个平台的中介,为我们的活动牵线搭桥。
        3.日常活动
        一日活动皆教育,我们把数学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如:户外游戏“走迷宫”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习得数量关系,餐前游戏:“整理衣服”让孩子们在动手整理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概念,在餐后散步中孩子们对颜色的好奇,认识了多种相近的颜色.......
        (二)明确了幼儿习得数学经验的来源
        1.源于生活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字、符号、图形等,为幼儿的数学经验习得提供了非常广泛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注点,并通过提供各种支持引发幼儿进行数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贴近幼儿发展水平的事物,引导他们从中思考、运用和操作,从而使幼儿真正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在用餐的过程中餐盘和餐碗的摆放才能让自己更方便取用而又不会打翻汤碗和饭菜又能节约时间。这就是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到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主动思考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待,思考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无数事实证明,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在音乐游戏中怎样才能表现“四只乌龟”在游呢?于是一名孩子想到趴下去用手和脚分别代替四只乌龟,既形象又有趣,引得旁边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3.善于总结
        只有经过不断地总结,才会利于思考,总结每一次活动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在下一次活动中才能有进步。在美工区《十二生肖的故事》创作中,小朋友就发现自己的布局出现了问题,布局不均匀导致画面不好看,布局小的地方不够化或者画出来不好看,这就为下一次的布局提供了经验。
        (三)教师多元的观察途径
        1.旁观:教师不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不给予指导、建议,只是观看孩子的操作过程或静听孩子的交谈,必要时可进行书面记录
        2.参与式观察:教师以观看孩子的活动为主,在孩子需要时才给予指导。
        3.实验式观察:教师有目的地布置一定的场景,在其中施加一定的持续、稳定的影响,以观察某些材料或因素的作用,或观察某种教学手段的效果
        (四)科学的评价机制
        1.幼儿数学能力的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
        数学能力 种类 
 计算 10以内 6以内 4以内 不能计算
 分类比较 按要求 自定义
 数符号 一一对应 书面符号表征
 空间几何 空间位置 几何图形
  以自己为中心 以客体为中心 认识 运用
 相互验证 验证意识
        2.数学思维的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
        数学思维 学习中的数学思维
 生活中的数学思维
        3.主动学习能力的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
        主动学习 主动思考 主动提问 主动解决问题
        4.教师活动的反思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反思 语言 活动组织 适时指导 个体差异
        (五)形成了数学活动资源库,丰富了区域活动内涵
        一年来,我们通过三大主题,12个活动的开展,探索了几十种区域材料的创意使用,引导了三次亲子活动,积累了幼儿数学活动资源库,为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素材和经验。
        (六)提高教师系统思考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环创整合能力的提升
        2.教师数学区域活动组织的得以优化
        3.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得以提高
        七.问题与思考:
        一年的研修,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收获颇丰,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区的创设如何最大化利于幼儿学习经验的迁移,教师如何更有效的把握时机选择适宜的方法对区域活动展开有效指导,以及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理解区域活动的意义,并能够在活动后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
        1.更充分的与幼儿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同时与幼儿的经验水平相适宜
        2.研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的组织与指导
        3.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等教育教学文章,在各刊物上发表;积极打磨推出数学区域活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竞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