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郝宇
[导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厌学情绪比较突出,课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兴趣,故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互助式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但互助式学习并不是常见的授课方法, 它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站在中职数学教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进行互助式学习的主要步骤,之后举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实例,最后对互助式学习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郝宇   宜宾市筠连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厌学情绪比较突出,课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兴趣,故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互助式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但互助式学习并不是常见的授课方法, 它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站在中职数学教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进行互助式学习的主要步骤,之后举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实例,最后对互助式学习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互助式学习;团队合作;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34-02

        引言:
        当下,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部门也根据其存在的问题颁布了相应的措施,以通过职业教育促进其发展。即便如此,职业学校选择的学生学习成绩整体偏低,生源质量较差,从中可以发现他们与普通学校学生的差距,基于此,在授课中加入互助式学习的理念,是优化中职数学教学的方式之一。
        1.“互助式学习”的基本内涵
        “互助式学习”是学生用小组、团队的方式分析问题,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在过程中明确分工,互相帮助对方完成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科学分工,为学生提供互相探讨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接收到教师传递的知识,也会与其他人有思维上的碰撞,从多个渠道得到知识,调动了自身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一方式也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优化整体的效果。它在职业学校应用的背景是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有些学生的自主性较差,课上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学习意志较弱。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知识枯燥,授课方式单一,在原有授课方式的作用下,学生会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足,以及内容的单一,产生抵触心理,而这一心理会让其做出其他行为,且这些行为不被允许,教师看到这些行为后会用语言提醒学生,这一模式下, 教师和学生相互埋怨,降低了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为改变当下的教育现状,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需实现授课方式的创新,用新的方式完成授课。
        2.“互助式学习”的基本思想
        “互助式学习”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应把握好以下三个观念。
        2.1互动观
        “互助式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2互助观
        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交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互相帮助,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在互助中学生乐学、思学、会学、勤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2.3师生观
        在互助学习中,师生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互助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互助式学习”的实施步骤
        3.1合理分组与搭配
        教师把学生分组时需遵循以下原则:座位就近。


为优化学习,优化学生间的交流,属于同一个小组的学生的座位应尽量靠近,不要分的太过分散;强弱搭配,它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等,合理选择每组学生,保证小组内强弱搭配的合理,小组最佳的人数是3人或4人;组长负责,小组是基本单位,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个有责任意识、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处理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收集学习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及时把问题反馈给教师。
        3.2分配任务,明确目标
        组织学习小组的原因是由学习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用最佳的方式完成问题的解答,并在解答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另设置小组学习的目标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前提,确保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致,即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需记住固定的数学公式、概念等即可,而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让其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了解这些知识的运用,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目标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的教学任务,由各个小组负责。
        3.3团队合作
        为预防团队合作变成形式,教师可以用分数或评价的方式把组内所有成员的利益捆绑,根据小组组长与自身给出的评价,为每位成员打分,如果分数较低,成员个人会接受惩罚,小组整体的分数也会降低,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其形成个人成功只是自己的成功,只有小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的理念。
        3.4加大监督
        教师日常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在课堂上,剩余的精力只可以辅导一部分学生,无法全部照顾到每位学生,而“互助式学习”是把小组作为单位,由各组的组长负责,解答成员提出的疑问,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此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这不代表教师不再管理, 而是调整教师的位置,用机制监督,实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
        3.5在评价中鼓励学生
        鼓励是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鼓励,可以发现学习的快乐,让其在过程中不断努力,遇到问题后用不同方式解决。
        4.“互助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虽然“互助式学习”可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个人能力,增加其知识储备,但其实际运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技能作为重点培养的内容。通过“互助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慢慢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这一意识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效应。由此,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与学生交流,包括倾听法、协商法等,这几种方法可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与其他人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
        5.互助学习效果的评价
        3.1“互动”学习的习惯与学习结合
        在同学们习惯了互助式学习,感受到互动学习给他们的学习效果带来影响之后,中职学生就会自主的将学习中的互动模式从数学学科扩展到其他学科,加强锻炼中等职业学院的学生的交流能力。
        3.2增强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课堂上开展的互助式学习,这凸显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才是教育活动中心的基本理念,为课程改革和建立高层次的课堂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3.3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互助式学习就是鼓励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探讨知识与学习心得,互帮互助,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与“互助式学习”的融合,是让教师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供学生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而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戴圩章.“互助式学习”让师生双赢共进[J] 基础教育参考, 201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