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王涵君
[导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基础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课本,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联的,具有重大的责任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王涵君   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8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基础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课本,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联的,具有重大的责任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德育;文学作品;爱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26-01

        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文学作品的品读与掌握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从前不曾读过的经典名著都可以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中发现,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德育元素。
        一、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帮助理解母爱
        小学的孩子们,正处于接受德育的黄金年龄阶段,他们心思单纯,还没有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因此相较于常人他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德育的培养。身为教师,如何教导学生去主动理解母爱这个概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和考虑的事情。
        比如梁晓声老师创作的《慈母情深》,在为孩子们讲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用《游子吟》这首经典古诗作为切入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来为孩子们解释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母情节,会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情,深受感动甚至潸然泪下,并开始学着好好听父母的话,不再惹父母生气,并孝顺敬爱父母。正如课文中写道:“妈妈,您的爱像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您的爱像一汪水,深藏不露。妈妈,女儿要向您说,谢谢您!”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母亲是所有劳动者的榜样,她们不惧严寒不畏酷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为家庭事业打拼,为社会生活打拼。她们心甘情愿地受苦受累,心甘情愿地让自己过得苦一些,而这一切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为了幸福的家庭,为了安定的生活。为了加强德育渗透的作用,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让学生在家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或者让他们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洗一次热水脚等实际的行动,把感恩行动落实到生活之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孝敬父母一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要懂得感恩,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然后尝试用行动表达出来,这也是在小学进行语文德育渗透的作用之一。为了让孩子们更愿意把这种行为投入实践中去,我会经常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比如回家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并且设立感恩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给父母写信、洗脚、按摩,从而起到把课本理论付诸于生活实践的作用,同时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帮助理解父爱
        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父母双方的陪伴密切相关。其中不管缺失了哪一方,都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永远的缺憾。如果在孩子成长途中只获得了母亲的关爱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父亲的角色同样十分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部编版教材选编的《父爱之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洋溢着德育之光的精彩文章。该文从梦中的回忆开始写,采用倒序的表达手法,往事一桩桩一件件的浮现在作者的梦中,虽然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父亲不远千里送我去上学,一点点带着我报考学校,到了学校后还要替我找床位铺床,给快中暑的我买汽水,却始终没舍得给自己买一瓶矿泉水。这些小事都被我深深烙心中,回忆着回忆着让我也有了一种为父亲做点小事,报答父亲的想法。这种独特的叙述方法以及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孩子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带入了他们的世界,试问这世间有哪个父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又会有怎样的父亲会不这样呵护自己的孩子呢?
        《父爱之舟》用简朴纯粹的语言拼凑起复杂琐碎的故事情节,铸就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紧紧掌握这篇文章的德育核心,从而对孩子进行爱的渗透教育,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贴切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重要方法。
        这篇文章应当是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最典型且最重要的一篇。如果可以,我认为这篇藏匿着爱的教育的美文值得每一位小学生去深入的学习,并走进他们的生活,成就更多的美好。
        三、观教材中的少年志向
        家国情怀,人皆有之,早在千百年前,我们的伟大祖先们便会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为国家和民族谋取幸福安康,正如范仲淹先生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小学生应当早早的立下宏伟志愿,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少年中国说》,就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模范篇章,其少年意气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深受感触。我们中国少年奋发图强、不惧艰辛、自立自强的品质,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不断涌现着,从清朝末期到现在,无数的青年才俊都受到了这篇文章的鼓舞,然后奋发有为一鸣惊人,成长为国家之栋梁,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身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学习到这篇充满少年意气的文章,依然会被文中那种“红日初升,其道大光(48)。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精神所打动。
        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的最佳模范文章便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了。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豪情意志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起到了绝佳的德育渗透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部编版教材中能起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作用的文章还有很多,以上所述只是一小部分特殊典型。如何运用好这些教材中的栩栩如生的德育素材是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做到利用这些课本中的事例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的目的,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
[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J],教材(选文),1900
[3]吴冠中,父爱之舟[J],教材
[4]范仲淹,岳阳楼记[J],教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