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习“支架”,发展复述能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王芳芳
[导读] 支架一词是建筑学的用语,用在教学上,是指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给予帮扶。支架式教学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产物,目的是为学生理解知识概念提供帮助,把复杂的现在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步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小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学生语文教学拓展了一条新的路径。

王芳芳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325024
【摘要】支架一词是建筑学的用语,用在教学上,是指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给予帮扶。支架式教学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产物,目的是为学生理解知识概念提供帮助,把复杂的现在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步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小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学生语文教学拓展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复述能力;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25-01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而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搭建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搭建支架,将学生和教材内容之间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支架的帮助学习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借助关键词复述
        新课标对于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在听故事、看音像作品时,能够将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和故事的大概意思复述出来,能够完整地复述出小故事的内容,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复述清楚。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也有针对性为小学生提供了复述的方法,像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小学生复述的教材内容的时候,可以自己组织语言,也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对教材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出来。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规范性能力还不足,因此在叙述的时候会欠缺条理性,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抓住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作为支架,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小学生积累的词汇,在复述教材内容的时候,使用关键词可以提升小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例如,在经典课文《小马过河》的教学中,因教材蕴含着很深的道理,篇幅也相对要长一些。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去全文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复述起来容易抓不住重点,表达不清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文章的讲解中,引导小学生抓住关键词,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在《小马过河》当中抓住“愿意、为难、吃惊、难为情”党注意的关键词,有利于抓住对小马的情绪变化,这就让小学生的复述中能够抓住主要的情节,进而使小学生的复述条理清晰,情节生动。
        二、借助示意图训练复述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获得信息,去认识外界事物,并使小学生的头脑得到丰富,思维得到发展,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获得美的享受。在小学生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来加深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合理地利用插图来帮助小学生理清教材内容的脉络,有利于小学生在教材内容复述过程中抓住主线,也能够让小学生对插图的观察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小毛虫》的课文中通过插图把小毛虫的成长过程都进行了描绘,小学生抓住插图的顺序,就能够抓住教材的主线。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示意图为小学生搭建支架,教师让小学生去按照示意图先找到每一个变化的节点,小毛虫先是编织茧屋,也就是结茧。然后破茧成蝶。教师再进一步提示,这时的小毛虫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可怜、笨拙。然后又让小学生借助示意图去复述故事,目的是让小学生借助图片理清顺序,记住关键词。先让同桌之间互相复述。教师在学生复述之后,用图片再次的强化了小毛虫的成长过程,从一个附在树叶背后的一颗小小的卵开始,变成了毛毛虫,以叶子为食,在经过了数次的蜕变后,结成了一个茧变成了蛹,最后突破了蛹的束缚,变成了美丽的蝴蝶。然后教师让小学生根据这一系列的图片去复述小毛虫的成长变化过程。这样小学生在一个清晰的脉络引领下,很容易就复述了小毛虫的一生的经历,使学生的复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借助想象复述
        故事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的最爱,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故事的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又有鲜明的通话色彩,能够激发小学生在故事中天马行空地去想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让小学生复述的时候,也要给小学生限定时间,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故事生动完整的讲解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给引导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延展和补充,通过自己的理解生动想象地讲述出来。
        例如,还是以《小马过河》为例来进行讲解,首先教师让小学生有表情朗读,教师引导小学生抓住表达小马心情的词语,去体会小马在去磨坊路上的心情变化。教师引导小学生抓住关键词,让小学生尝试去讲,在小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提示小学生,并对关键词的运用给小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动脑去想关键词的作用。教师让小学生回想复述的要点是要抓住关键词,讲清楚事件。教师再给亲自去复述教材内容,让小学生去感受教师的复述和教材的不同之处,并对教师复述中找到关键词的运用。教师在复述的时候,用一些肢体语言、神态语言辅助教师的复述,使故事更加的生动形象。让小学生感受到随着故事的推进,小马心情的变化,在讲述中又有老牛、松树等角色的加入,并用一些能够引起小学生注意的词语,像突然,吃惊等词语。教师讲述之后,让学生去和教材的内容对比,这样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想象力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将个人的情绪和个性特点融入到复述的故事中,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再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就使复述具有了生动性,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复述的时候,运用想象力,进而成小学生的一种习惯,有效地提升了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构建复述支架,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抓住关键词,把文本内容复述清楚,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惠燕.有关小学语文课堂作文互动式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3):61.
[2] 肖正涓."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教师,2016,(5):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