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角度探讨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胡纪敏
[导读] 当前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知识,也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十分明显。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地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传授一种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要作

胡纪敏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  325600
【摘要】当前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知识,也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十分明显。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地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传授一种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要作用,和教师一起进行配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58-01

        1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举“健康第一”的旗帜,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不断增强体能。这就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1)端正教学思想,由体质教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围绕着增强体质这一目标做文章,强调体育课的运动量、训练的密度。而现在的体育已从一个增强体质功能向教育、竞技、娱乐、生活、促进个体社会化等多方面发展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功能。故此,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由体质教育向终身体育转变,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锻炼、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了就可以使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就可以使学生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运动的技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2)提高学生认识,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身体素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只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我抓住探望生病的老师、同学及学生长辈的有利时机, 让学生感悟“健康就是幸福人生”,还利用电教手段,让他们懂得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生理意义,懂得持之以恒的道理,懂得体育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从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3)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校经常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养成每天都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每天坚持做广播体操,每天课后开展田径、球类、踢毽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校运会,每年冬季开展长跑活动等等,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2 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好新、好奇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形式有了创新,学生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准备活动的创新。千篇一律的准备活动,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因此,我围绕教学内容编排好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如准备活动是做绳操、棍棒操、球操,可原地做、行进间做、集体做、分组做,队形可横队、纵队、圆形队、弧形队;动作多变,变方向、变幅度、变路线、变频率、变节奏、变难度等。场地布置新,内容形式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巧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形式创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运用形象的语言,通过讲故事、提问诱导等方法,把学生引入情境;带领学生做有情境的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运用直观图形,让学生思考想象,进入情境;运用特定的音乐,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例如:在教急行跳远腾空步时,我们在沙坑和踏跳板之间写上醒目的大字“战壕”。讲解示范时,用“好似战马越壕沟”的形象比喻,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再通过正确的示范,学生对动作的要点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观察思考,展开想象,感悟到动作要领。兴趣足了,信心来了,都跃跃欲试。
        这些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新颖多变的组织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 改革教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也必须要在探索中进行改革,力求在教学和训练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使学校体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向终身体育、向社会延伸。
        (1)启发引导,培养自主锻炼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新知。例如学生已会立定跳远,在此基础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急行跳远;学生都会便步走,引导学生学习齐步走、正步走等体育技术动作;在学生掌握了原地投篮的技术动作后,再教行进间投篮。这样,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融进新授内容的有关动作要领,且加以比较区别,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2)观察示范,培养自主锻炼能力。
        示范是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学生学习各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了解了动作程序、结构、要领、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学生都能从观察中学习新的技能。如教前滚翻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方砖头和实心球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白做前翻滚时要减少阻力,尽量使自己的身躯紧缩成一个圆形。接着教师再正确地示范,然后让学生去实践,尝试各种方法的前滚翻,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方法。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转变更新观念,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雪勤.常化.体育教学中培养沉重创新能力的新理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
[2]辅助器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绳子为例[J].刘国润,卢建彬.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
[3]基于美国SPARK体育课程干预对三年级小学生骨健康影响——以天津南开区某小学为例[J].李孝贞,牟善文.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8)
[4]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策略——评《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J].杨丽芳.中国教育学刊.2017(03)
[5]小学体育课堂创设情境游戏法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浅谈[J].刘勇.科技创新导报.201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