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南志国
[导读] 诚信是新时代公民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之一,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要求。当前师范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需要我们不断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研究诚信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南志国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诚信是新时代公民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之一,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要求。当前师范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需要我们不断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研究诚信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师范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56-02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师范生需要拥有高水平的思想品德,未来才能更好地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当前师范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来看,需要我们不断查找教育根源,常态化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促进师范生诚信做人。
        一、新时代加强师范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从古至今,诚信作为华夏儿女不可或缺的道德准则。新时代的师范生,弘扬中华美德,诚信做人,不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要求。
        1.诚信是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新时代师范生作为一名公民,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为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做出贡献。
        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诚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做人,是新时代每一位师范生的必修课。
        3.诚信是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基本要求。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均把秉持公平诚信作为教师一项行为原则要求,要求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不徇私舞弊,不弄虚作假。师范生在校期间不仅要熟悉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要求,更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去践行诚信做人。
        二、新时代师范生诚信缺失原因剖析
        当前,师范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学习上存在作业抄袭行为,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上有作弊动机和行为;手机预约使用钢琴房过程中,个人因事不能按时使用时,不立即取消预约而造成他人无法预约使用等。生活上表现为借用他人钱物不及时归还;请假或与同学日常交往过程存在撒谎、欺骗现象;双休日、节假日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不如实上报或恶意错报等。造成师范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有一定影响,更主要与学校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原因如下。
        1.纪律观念淡薄。严明的纪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重要保证,一些师范生纪律意识较差,不能够认真履行承诺,在完成作业、参加考试、使用教学资源等过程造成失信现象。
        2.个人主义作崇。个人主义是一种从个人至上出发,以个人为中心来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主义者信奉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往往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学生在谎报个人疫情防控信息、借用钱物以及请假、与同学交往、完成作业、考试等过程不诚实表现等,背后都存在着个人主义的影子。
        3.知行不合一。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人们的道德理论、道德意识必须与自己的道德行为相一致,做到 “言行一致”、“笃实躬行”。少数师范生明知失信不对,却仍然去做,主要是个人立场不坚定,信念不够强,修养不够到位,造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4.同学失信获益的负面影响。个别师范生在请假、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因撒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在做作业、考试过程中不诚信而蒙混过关。教师对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他学生会报着侥幸心理去效仿,给诚信做人带来负面影响。
        5.教师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行不一现象,经常出尔反尔、欺骗学生。教师在职称评定、学术论文、评优评先等方面出现故意造假现象。教师是教育人的人,自身存在言行不一、诚信缺失,不仅造成教师不可信赖,同时,对诚信教育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
        6.学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近年来,师范院校在实施诚信教育做出一定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重灌输,轻实践,对失信行为缺少必要的处罚措施,诚信教育效果不佳。



        三、新时代加强师范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师范生诚信教育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五年制师范生思政课体系,在不同的思政课中,教师要把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向学生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做到诚信与学习、生活相融相通。
        (1)《文化与生活》课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诚信的养成。《文化与生活》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章中介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准则要求,每个师范生都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要求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之成为学生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诚信知行合一。
        (2)《哲学与人生》课程强化集体主义观教育,坚决与个人主义说不。《哲学与人生》在“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章中介绍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总要求。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个人要顾全大局,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他人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反对见利忘义。在涉及个人利益面前,不说谎、不欺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3)《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融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推动诚信教育。《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八项准则要求,“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八项准则要求,“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入园招生、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师范生应准确掌握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对诚信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徇私舞弊,不弄虚作假,诚信做人。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全员诚信育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非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诚信教育。特别是结合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请假撒谎等现象,强化批评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更好地践行全员育人的时代使命。
        3.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育人功能,促进诚信知行合一
        主题班会是由班委会在班主任倡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是诚信教育十分重要的载体和形式。
        (1)开展诚信先进个人事迹宣传教育,进行诚信做人正面引导。班主任注意搜集近年来社会上诚信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事迹,宣传推介激励学生更好地讲诚实、守信用。
        (2)开展诚信考试专题班会,强化考前诚信专项教育。学生通过填写诚信考试承诺书,诚信考试集体宣誓,班级黑板书写“诚信考试、诚实做人”,营造良好考试环境,做到考前认真复习,考试过程诚实,坚决与作弊说不。
        (3)宣传国家对失信人员惩戒机制,了解失信的成本和代价。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要求,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对乘高铁、坐飞机、住星级以上宾馆,购买不动产、非经营必需车辆以及旅游、度假等进行限制。2016年《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提出全方面的限制,对从事设立公司、投资、融资以及任职资格进行限制。2020年,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下发《关于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的通知》,对实施欺诈人员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
        (4)剖析班级学生失信行为,抓住身边失信典型进行诚信教育。班主任及时结合班级同学谎报个人疫情防控信息、私自使用他人防疫用品、请假不诚实、与同学日常交往不诚实以及作业、考试不诚实等个别现象,及时召开诚信教育专题班会,批评当事人同时,教育他人,促进学生牢固树立诚信做人道德观念,做到知行合一。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两代师表一同塑造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2018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加强师范生诚信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学生诚信的典范。学校应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到实处,教师做到秉持公平诚信,即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定期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并将诚信作为评选条件,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教师良好职业形象,为学生诚信教育树立榜样,做到两代师表一同塑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9-8-14.
[2]潘洪波、李德显.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
[3]孟广伊.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