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3期   作者:李飞龙 邢高哲
[导读] 矿产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能源
        李飞龙  邢高哲
        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600
        摘要:矿产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能源。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被大肆开采,矿山的生态环境随之不断恶化。近年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我国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重视度,但在此过程中,有一系列问题影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态环境修复的相关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而促使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可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主要问题;改善对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受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矿山生态修复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恢复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因此,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积极投身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促使我国生态环境可得到有效改善。
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涉猎专业领域较广、耗资巨大、科技技术水平需求较高的生态工程,其对资金需求量非常巨大。而当前,我国首先缺乏有效的生态改善技术,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投入,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增加一定难度性;其次,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涉猎到农林、地质、环保、采矿等众多领域,为促使环境修复效率显著提升,需建立专项研究机构,并进行大量研究,而此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促使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难度性进一步增加;最后,受市场经济、矿山能源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其对生态环境修复的投入力度也不断降低,最终形成严峻的资金不足现象,促使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被严重阻滞。
2、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
        我国当前针对环境保护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同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当前矿山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不适用于当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制定针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法律法规,进而促使在进行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无法可依”,严重影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
3、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由于矿山生态修复需要进行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重新规划等相关工作,进而涉及到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众多部门。而在进行具体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各部门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标准等均各不相同,各部门职责未明确划分,同时政府未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与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等,进而促使矿山生态修复的难度进一步增大,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被大力阻滞,生态环境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改善。
4、缺乏有效的宣传
        近年我国政府部门也相继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矿山生态修复等相关要求及政策等,但在实际情况中,首先,矿山企业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匮乏及过度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等因素导致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依然存在,促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次,政府部门针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所制定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未进行明确定义,促使相关制度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均相对较小,进而再次影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最后,在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执法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较为低下,未充分意识到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进而其执行力度、监管力度均较为低下,促使生态环境修复效率无法有效提升[1]。
5、土地、水资源破坏严重
        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被严重破坏,在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等未被合理安置,进而对周围植被、土壤等再次造成严重影响。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需使用大量水资源,进而会大肆开采地下水,同时开采人员未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随意排放,促使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在矿山开采初期,地表植被被严重破坏,矿山开采后,未及时进行回填,进而促使后期易出现塌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使土地被严重破坏。


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相关改善对策
1、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矿山开采依然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环境保护也刻不容缓,受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我国可借助相关政策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企业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通常需要缴纳各种赋税,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减少矿山企业相关赋税的方式促使其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并将其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促使矿山生态环境可得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政府还可帮助矿山企业进行资金引流,建立金融组织机构、建立优惠贷款政策等,扩大矿山企业金融体系,促使其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力度[2]。
2、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为促使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可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两手抓”,我国政府应根据当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未来治理目标及借鉴外国优秀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并随时代进步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促使我国相关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法律的时效性、作用性不断提升。
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提高生态环境修复效率与修复质量的关键。因此,首先政府应成立独立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部门,部门中需涵盖国土、农林、环保等相关部门;其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标准等,促使后期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效率可有效提升;最后,部门建立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进行矿山开采前,部门需综合考量矿山开采对周围生态环境及居民的影响、矿山企业降低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及居民影响的相关措施等,进而最大程度降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4、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修复
        在当前矿山开采中,人们环保意识不强是导致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对此政府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宣传力度,促使相关人员及企业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性。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环境运营许可证,矿山企业在获得环境运营许可证后,并严格遵循相关环境保护方可进行矿山开采,进而加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促使矿山生态环境可被有效改善;其次,政府内部应大力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并应明确规定矿山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促使生态环境修复效率与质量可得到有效提升;最后,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其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环境保护的相关监管工作,促使生态环境可被有效改善。
5、对矿山进行地形整治
        针对岩质地形,可通过对其进行削方处理,同时在坡面种植相关植被;针对无法进行削方施工生态环境,可借助锚杆进行边坡防护,并终止相关植被,避免水土流失,促使水土可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还需在矿山开采区建立相应的排水系统,并做好引流处理,避免对露采面长期冲刷,对水土资源再次造成破坏。排水沟渠应充分保证其耐冲刷性与耐腐蚀性,促使其使用效率可得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在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还应根据矿山周围水质条件、土壤类型与营养等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对矿山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同时给予其相应的营养补充,最大程度促使植被生长的质量性[4]。
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而在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除以上措施外,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监管部门,定期对矿山周围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检测,促使生态环境修复效率显著提升,促使人们生活环境可得到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许祥云.浅析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J].中国土地,2019,398(003):41-42.
        [2]刘向敏,马宗奎,张超宇,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033(004):23-28.
        [3]陈光娟.浅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8,011(020):11-12.
        [4]郑雅娴,曹晓军,蒋林勇.露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9,047(002):9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