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3期   作者:程毅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加重,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环境下,生态建筑技术应运而生
        程毅
        吉林省白河林业局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加重,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环境下,生态建筑技术应运而生。相较传统技术而言,生态建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材的使用量,将建筑与环境更好地融合。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尚待提高。我国的建筑环境也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环境下的生态建筑技术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就地取材并结合当地特点完成设计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的重要性,并逐渐将相应的生态建筑技术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合理地应用生态建筑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建筑技术应用概述
        我国的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态保护观念逐渐强化,环保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一致青睐。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生态小区也成了居民购买的热点,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已经树立了较强的生态意识。不过,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对生态建筑的研究却较为滞后。关于生态建筑技术以及工艺的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是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与工艺,还未能建立起和我国适宜的生态设计方法。使得国内生态建筑成功案例不多,很多的建筑均是打着生态建筑的旗号,却未能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仅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炒作的一种手段。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生态建筑技术理论以及方法。依照发达国家生态建筑技术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非常的方便,不过和我国的国情却不适合。发达国家采用的生态建筑技术一般较为复杂,而且建设过程中成本花费大。但是,我国目前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以及科技等方面还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应当研究与我国国情更为适宜的生态建筑技术,确保生态建筑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确保我国生态建筑得以快速发展。
        二、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问题
        (一)缺乏健全统一的评价标准
        生态地域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其所涉及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工序是复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及决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各个部门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实现对项目工作的有序开展。然而,目前国家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站在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上对整个施工操作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考评机制及标准的不一致会导致项目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二)缺乏扎实的理论指导
        据调查可知,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均立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制定出生态建筑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并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以培养大量的建筑设计人员。但从本质上讲,这样的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性,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无法运用理论正确指导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进行生态地域建筑的前期设计时,部分设计人员会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无法根据相应的规律及生态要求将自身理念运用于方案中。具体而言,部分设计人员为了单纯地追求美感会使用玻璃幕墙,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自然资源的能耗,而且也没有凸显建筑的生态性特征。
        (三)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知,生态建筑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减少能源的消耗,但其投入的经济成本过高,在后期也不会快速形成资金的回收,甚至企业保本都极其困难,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开发这样的项目。与此同时,生态地域建筑的发展建设是为了提高使用者和居住者的满意程度,投资者及建筑者是无法对这样的工程进行使用的。久而久之,无法对施工人员及建设人员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加之成本较高,收益回报率较低,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投入资金建设生态建筑,也就无法推动生态地域建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深入研究。

 
        (四)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技术方面的开发研究是极其深入的,与此同时,其政府部门也设置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以此为生态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其后期推广普及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正是这样的方式,使西方地区生态地域建筑工程中的在        建项目及已建成项目较多。但对于我国而言,国家相关职能政府部门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生态建设技术发展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制度,导致很多行业岗位缺乏操作标准和原则,部分部门仅只能给出一定的发展方向及指导意见,无法对策略制度进行贯彻落实,久而久        之,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的应用无法得到快速的普及和有效的推广。
        三、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
        (一)使用者积极参与建设
        生态地域建筑项目完成后主要供当地居民或使用者使用,而使用者作为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本身就要积极参与生态地域建筑的建设工作,从设计开始,与施工方充分探讨,提出自身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可提高生态地域建筑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参与者积极参与其中,也有利于实现生态地域建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确保生态地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尽可能适应地域环境
        结合生态地域建筑的内涵分析,生态地域建筑本身应当是与其周围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因此在设计生态地域建筑时应当要基于当地特有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和建筑施工要求,对材料、建筑形式进行合理选择,进而实现生态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平衡,达到“共生”的预期目标。
        (三)提高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将生态地域建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纳入考量范畴。生态地域建筑的经济性不仅仅是节约资金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利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效能。在生态地域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放眼未来,尽可能使用一些绿色环保的材料。虽然目前而言,使用高科技含量的材料会提高造价成本,但长远来看,其成本效益更为明显。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运营消耗与生态建筑造价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生态地域建筑的可持续性,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激励投资者积极投资,制定完善的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制度,引导建筑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的工作。
        结语
        随着人们经济基础的提高,生活质量的上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人类不再满足于以前的吃饱穿暖,而是要让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有情调,变得更唯美。技术的改进也会在新的建筑物中使用,同样也会对旧的生态建筑物进行生态改造并会被更加广泛的使用,人类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达到和谐共存,也会让生存环境与居住环境达到统一,从而建设出更强的中国,更契合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进程,笔者相信生态建筑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会让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甘心怡,朱一辛.生态环保理念下现代竹构建筑设计探析[J].城市住宅,2021,28(03):121-122+125.
        [2]邓丽.生态建筑中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J].居舍,2021(09):61-62.
        [3]黄珉敏.生态环境污染的绿色建筑施工过程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03):175-179.
        [4]罗宁,娄乐霞,杨晨.基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下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J].陶瓷,2021(03):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