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3期   作者:宋文彬
[导读]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可行路径,大数据技术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
        宋文彬
        河南启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可行路径,大数据技术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文章全面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大数据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分析在大数据等新技术作用下,城市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共同推进信息化城市到智慧化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
        关键词:制度经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引言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成效显著。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实践期,从2008年底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到2014年8月,主要特征是各部门、各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分散和无序。第二阶段为规范调整期,从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主要特征是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各部门不再单打独斗,开始协同指导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第三个阶段为战略攻坚期,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主要特征是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重点以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第四个阶段为全面发展期,从党的十九大召开到现在,主要特征是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落地,建设成果逐步向区县和农村延伸。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概念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为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1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
        大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新的发展资源。新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行业,使智慧城市经历了由信息化城市到数字化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生产力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尺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起关键性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质、量同时发生变化,生产工具从石器发展至计算机、物联网等,各国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1993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智慧城市的探索阶段,为建设“信息准高速国道”,开展了“金桥”“金卡”和“金关”工程,虽然互联网刚刚兴起,智慧城市理念尚未提出,但政府工作重点已经是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促进互联网发展。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建设随之兴起。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在各类新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发展智慧城市的生产力条件随之成熟。此外,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对城市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融合越发明显;高等教育提升了人类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满足了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条件。上述条件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成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和实现智慧城市的生产力基础。
        2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2.1强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一是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或建设指导意见,阐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推进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为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并提供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建设指导。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和省市县各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搭建上下联动、横向畅通的智慧城市组织推进机制,各地建设跨部门协调机构,协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相关工作。三是强化评价监测引导。在现有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指标的适用范围,深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各地域、各层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为中央和地方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带头学习新型智慧城市相关知识,以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扩大新型智慧城市的普及性。学习和掌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学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前沿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和应用。通过学习,掌握相关新型智慧城市的知识以便提高决策和领导能力的科学化,规避存建设过程出现简单错误。同时利用基层干部群体力量向群众普及新型智慧城市的相关知识,提高各个主体的参与度,完善“协同共建”治理方式。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制定“德才兼备”为主的人员招聘标准及相应的培训方案,采用“内外结合”的招聘方式,在现有干部职员及相关人才中进行选调和再培训,以提高现有相关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群众力量和人才储备架构。
        2.3坚持创新引领,夯实底座虚实融合集成创新
        当前,全球数字技术进入群体突破和融合推广期。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众多国家开始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科技智能城市。沙特在红海岸边打造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益和最现代化的未来沙漠之城;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建造贝尔蒙智能城市,打造智能家居,智能工作和智能城市网络的测试场所。我国组织开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试点,正集中突破“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城市大脑”“智能供应链”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关键技术。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科技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要以城市转型升级、市民追求美好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动5G建设与垂直行业应用融合建设,统筹部署集成传感器、智慧路灯、智慧公路、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智能化公共设施,加快推进水电气、铁公机等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推进感知数据汇聚汇通,融合多源感知数据开展智能化综合分析应用。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实融合城市,构建基于边缘计算、机器学习、智能交互、生物识别、情感分析等的城市大脑,完善城市级数据闭环赋能体系,解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城市运行的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
        2.4深化城市数据融合应用
        一是着力推进城市数据汇聚,构建高效智能的城市中枢和透明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开展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大脑建设,实现城市各类数据集中融合汇聚和综合智能分析,建立健全数据辅助决策的机制,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政府决策新方式,同时提高政府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对于类似医疗资源、防疫物资等应急处置数据资源,要制定专项政策强制采集汇聚,提升我国整体应急能力。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加快推动政务数据上链,构建“可信中国”,让所有政务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民众可信赖的透明政府。
        结语
        在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智慧城市群发展要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进一步加密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充分提高区域连接性和贯通性,加速单点智能向群落智能延伸。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发达城市群(圈)为重点,打造多层次区域信息网络和大数据枢纽节点,加速以城市群为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化升级和统筹优化布局。强化智慧应用互联互通,以公共交通、物流运输、就诊结算、异地就学、生态共保、户籍管理、市场监管等为试点,加速一批重大智慧应用城际协同联动,推动智慧应用城乡协同、城际协同、连片覆盖。加快破除一批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壁垒和制度,推进跨省办、异地办。
        参考文献
        [1]尹艺.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路径[J].沈阳干部学刊(经济论坛),2019,21(6):27—30.
        [2]张毅.智慧城市建设要践行三个导向[J]国家治理,2020(4):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