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管理的现状及管理建议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4期   作者:林鸣
[导读] 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为了应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的对策是层出不穷。
        林鸣
        身份证号:12010319871117****  天津  30000
        摘要: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为了应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的对策是层出不穷。那么,这些对策是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只在哗众取宠、饮鸩止渴呢?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一、依“严法”管理的现状,应适可而止
为了应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各大地产商为首,制定了繁杂的现场管理要求。你有“八项禁令”,我有“十二条目”,更有甚者编制一套1000多页的管理标准化手册。
        如此繁杂的条文,其条文制定者不受影响,反倒是施工现场一线人员深受其害。一项简单的作业,按照此类条文施工,每道施工都进行举牌、拍照、上传、制作PPT等一套验收程序下来,成本肯定增加,进度必受影响,其质量又如何?我们回想一下,近些年出现的屋面大面积漏水、地库变成养鱼池以及楼薄薄等问题出现的同时,正是这些要求逐渐增多的开始。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房屋质量极少出现问题,那时候有现在这些的管理条文和这一系列的验收要求吗?并没有!
        这便说明,工程问题的出现与制定多少管理条文及验收程序的细化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多了之后,问题出现的更多了。因为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那些杂乱无章的条文和复杂的验收程序上。如此下去,将是有害无益,著名的“约法三章”便是个很好的前例,刘邦进咸阳后,为了取得民心,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秦因法繁于秋荼、密于凝脂而铸成大错,现今的管理者想要以更加繁杂的条文、程序来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管理者过度地制定要求,往往会迷失管理方向。适可而止,便是在贪欲面前停下脚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才是项目管理者应有的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二、以“仁德”作为项目现场管理的办法
        现今的建筑业,有许多的评定标准、全国飞行检查等管理方法,这不是在管理,而是在变相的害人。有人说这样做可以细化管理过程、明确管理内容,可这却是在逼人学坏,作业人员在项目上,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现场管理者,好的管理者可以成就人,不称职的管理者可以毁灭人。
        工程管理不仅仅是要求进度、质量、安全,在当下这种管理办法,是个普遍的现象,每天只知道检查现场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就像对待囚犯一样指责、处罚来处理作业人员,这样作业者会把项目现场看成是监狱,把管理人员看成是仇人,于是为了对付管理者,为了不挨骂、不扣钱,就开始隐瞒、作伪、撒谎,久而久之作业者就会变得虚与委蛇、失去真诚。
        现场管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可这样管理的结果恰恰相反,这是在逼人作恶,这和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说轻了这是不负责任,说重了这是犯罪。
        建国初期的建设项目万众一心,没有你我之分,也没有人和物之分,一切都出于公心。建设者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主要功课,这才是管理者的根本。
        当今社会,建设管理者的责任心开始衰落,而私心开始兴起。那么,私心探求追索的是什么呢?是多快好省的学说,偷工减料的计谋,应付检查的策略,谋求职位的手段。长此以往,互相算计,互相欺瞒,损害无穷。管理者的责任心一天天暗淡,追逐功利的风气一天天兴盛。为公的大心就变成了为私的小心,通达的心就变成了堵塞的心。
        工程管理的如此变化令我十分忧虑,为了改变这种被私欲蒙蔽的现状,我建议推广“仁德”来管理,力图让项目管理者能够克服私念,去除物欲,恢复本心。仁德的内容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如果不准备给自己制定繁杂的管理要求、评定标准甚至是飞行检查来审核自己,不被其所约谈、处罚,也就不要强加给被管理者,仁德之道重在“推己及人”。
        建国初期,建设管理者把成就自己的工作作风当做等大事,因为当时没有杂乱无章的项目要求,没有背诵考评的烦恼,也没有飞行检查的泛滥,更不用说去追逐各种奖项、奖金。

施工现场,人人求真务实,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管理者都有仁德之心,那是多么美好的、多么祥和的项目呀!
        但值得庆幸的是,仁德之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泯灭,这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启迪,去发扬。爱岗敬业、心存责任的人应该奋然有为,重新收拾起仁德之心,重新去发现为公的本心,让仁德的光辉照亮整个建筑业。
三、以“天性”作为项目管理的灵魂
        何为“天性”《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天性就是天理。率性之谓道,便是说遵循这天命、天性,就是大道,这大道便是项目管理的灵魂。
        这大道应用如何应用到建设项目管理,将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说明。
        1.不以“贤能”来任用管理者
        如果管理者都表现得自己非常贤能、业绩出众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了吗?其必然是管理决策出现了某种失衡。例如,老总决定要提拔有“能力”的人,就各搞各的小业绩。老总以“飞行检查”结果作为项目管理考核的得分,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飞行检查上。如此,管理者都去私下苦功,磨炼艺能,在学历上互相夸耀,在职务上互相倾轧,在利益上互相争夺,在技能上互相攀比,把本职工作视为累赘,把原则的坚持视为迂腐,把平凡的工作视为短处。决策是项目管理的风向标,一个“飞行检查”,都会催生出专业第三方检测这样一类公司,更不用说在当今的的项目管理上,把职位与能力、得分连接到一起了。
        正常的建设项目,大家各尽本分、求仁得仁,怎么会有那么多贤与不贤?推崇贤能,不会推动大家纷纷自我修养,不过催生了各种作伪罢了。再者,如果按照贤能来提拔管理者,谁来做裁判员?于是,就会出现令一批人,争夺贤能的评判权。裁判员在争,管理者也在争,裁判员没准还要和管理者再争一争,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如此,无能的想被重用,无才的依恋声誉,施工现场成了相互攀比,相互拉扯,裙带缠绕,门路复杂的场所。我们可以审查管理业绩,评价管理行为,唯独一个人是否贤能,是很难判断的。如果一定要评定,只能是签一堆的意见,最后变成不同势力之间的博弈。所以指望通过评估贤能来确定管理者,肯定会失败。老总们固然看来一场好戏,满足了精神需求,项目管理怎么办?
2.不优先使用新材料、贵材料
        不推崇那些人为炒作的新材料。参加材料展示的公司,都说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到最后总不免要问:“这新材料贵有贵的道理吧?”
        新材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不能任由各方推波助澜。炒作的价格一旦落实,实际的价值就被贬低。一种新型节能材料叫卖八千元,难道真能变成八百斤大米,来能填饱肚子吗?贵的材料是否真有其对应的价值,这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损害的是整个建设项目。不重视新材料、贵材料,材料商便不会作伪,材料原本的功能与价值才得以展现。
        3.不展示心生欲念的东西
        现场施工可以满足劳务人员的基本需求,但不可能飞黄腾达,因此不要每天对劳务人员进行朝不保夕的恐吓,也不能整天打鸡血似的鼓励加班施工赚钱。悉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今天为心中所欲而加班赚钱,明天为心中所欲而散尽钱财,又留下了什么?一切皆是随缘而生、随缘而灭,而这些都是暂时的、不真实的。心中有欲,就可以将本性遮蔽,所以不能尽其“天性”。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说心就是天性,天性就是心。不参透根本,去盲目管理能有什么好处,如果认识到心性管理的重要,认识到心性的本来面貌,也就可尽其“天性”了。一定要平息那些叫嚣与炫富,还作业者一个踏实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可以选择个性化的愿景,有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这样人心就不会乱,浮躁和焦虑就没有那么大的市场。
        沽名钓誉之所以成为项目管理的弊端,在于决策层的权谋治世,典型的方法就是:尚贤、推新贵之货、见可欲。然而,杂乱无章的条文,必然打击生产热情,扰乱人心。正确的管理方法是“为无为”,即摒弃权谋之治、知止而得,敬畏工程管理的合理性,恢复建设工程的正常预期。
        参考文献
        [1]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老子道德经解,(明)憨山著,崇文书局有效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