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4期   作者:樊伟刚
[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我国网络借贷、众筹、理财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樊伟刚
        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碑林支行  710054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我国网络借贷、众筹、理财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由于互联网金融独具虚拟性、技术性壁垒,监管难度大,加之相应法规缺失,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管控手段等因素,造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业务和自身网络金融业务风险快速积聚。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各金融行业之间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使我国的金融行业水平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不断提高,加快金融行业迅猛飞速发展,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固和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而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确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1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简单来讲,主要是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技术优势进行行业推广和提供信息查询、业务服务的过程与形式,即为互联网金融。但此为字面意义上和形式上的解释。从狭义上来说,是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业务的开展,这一模式能够让投资方与融资方利用互联网的金融平台实现业务的对接,达到相互匹配的目的,从作用上讲是互联网为金融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联系的渠道,例如现代电子商务品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企业。传统的线下金融业务推广渠道窄且成本高,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较低,且由于网络覆盖范围广,其推广覆盖面更广,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为全面的体验性,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时间性、空间性优势也能够提高业务开展的效率,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能够实现多地点的交易,且整个交易过程更加快捷,成本也更低。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
        2.1战略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开展更多方向的研究,确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战略措施。在其发展的初期,对战略措施的重视程度、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程度等都关系到金融机构能否探索出各种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研究新产品时,面临全面发展和研究多样的产品,以及创造特色产品的选择。没有科学的战略措施就会导致产品的发展缺乏长远性,流失潜在用户,逐渐失去市场主动权,不利于商业银行长远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2信用风险
        相较于传统金融对交易客户的资质进行线下的面对面评估,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时间,互联网金融凭借其技术优势能迅速对采集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获取有效优质的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服务,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然而仅靠数据的统计并不能全面地掌握交易双方的信用,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也使信用调查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可靠性,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担保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都增加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主要是问题平台众多和坏账率高,流动性风险也随之增加,其中庞氏骗局与互联网的联合成为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之一。“e租宝”事件,其主打A2P产品,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成交额700多亿元,参与人数超过90万人。互联网金融机构还会依靠政府、媒体、学者站台以提高信用,使投资者放松警惕,大胆参与交易,而一旦这些金融机构失信就会造成公众信用的崩塌。
        3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3.1强化互联网金融技防控制
        强化互联网金融技防控制。IT整体结构是网络金融业务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大数据体系利用此技术完善风控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风控水平。

相应的IT整体结构也要跟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更新,即建立商业银行风控平台及风控信息库。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强化互联网金融技防控制体系,使商业银行在网络平台上传输的信息更加安全。商业银行要不断更新和改善该系统,不断修护系统内产生的漏洞,建立高质量、多层级的安全防火墙。在面对网络攻击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判断和警报,采取相应的抵御措施,减少因为黑客偷袭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数据优势,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充实风控内部的信息源。大数据系统可以多角度收集大量的信息,同时减少数据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提供更好的互联网金融技防控制支持。还应利用互联网系统,借此改善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使得其风控体系更加有效、科学、稳定。互联网在不断发展,信息越来越多且共享性越来越强,利用互联网系统及时传递有效的信息,使其运作更加高效,提高互联网的工作效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用电商平台等大量的网络资源,提高外部信息的利用率,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更及时地更新用户数据,对用户进行实时的管理控制。所以,应当提高互联网金融技术水平,建立基于信息化系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3.2构建全面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金融业态,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速度落后其发展速度,因此在实施监管的时候存在无法根据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置的情况,这给执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不利于监管的强力实施。立法机构应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和地位,使其合法化,同时对其准入条件包括资金规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做出具体规定,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立法还应当为金融行业前沿探索性创新预留一定的空间,这就需要监管政策在风险防范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而监管法治化,是达到这种平衡的必由之路。在立法的基础上,各个监管机构明确各自监管范围,以确保监管达到最强的力度。执法部门公正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各个部门相互支持,联合打造整洁有序的行业环境。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推进专业化征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构建社会征信体系,对失信人员禁止其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活动。
        3.3完善监督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健全监管与风险防控体制,并从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时促使金融发展基本法律的完善,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统一,同时也要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角度出发,准确划分各部分职能,并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也是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尤其要注重监督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要以消费者权益为核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诉求,特别是涉及到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往往需要建立更高水平的保护机制,增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安全防护。例如,某商业银行所采取的风险防控等级制度,按照商业银行业务内容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预警,并建立有效的处理方案,确保消费者信息安全的同时,也确保金融业务交易中信息披露的合理控制。所以,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要构建金融系统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控体系,并以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管控体系的调整,增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结语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相应的互联网信息系统也在飞速发展,网络金融业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传统金融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因此,尽管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但是,机遇同样难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是一件日新月异的事情,不断分析研究其中的风险,确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使商业银行更好更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卢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6):111-112.
        [2]王荣康.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3):318.
        [3]赵起.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11):53-55.
        [4]王燕云.基于案例分析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会计师,2020(6):27-28.
        [5]张世伟.科研事业单位关联业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财务与会计,2018(2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