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4期   作者:卢瑾
[导读]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对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卢瑾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对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严格管理与科学编制土地规划工作成为了当前土地资源管制重要任务。通过建设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土地规划管理的成效,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土地规划;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综合监测
        0 引言
        土地规划管理是指依据土地特性与经济发展要求等要素,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与有效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措施。土地规划管理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乡建设有序展开的手段,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价值的前提,是依法行政的依据,是土地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举措。在土地规划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本文对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进行研究。
1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土地规划管理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在城乡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资料管理土地规划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尤其当前“互联网 +”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与规划信息管理水平,以快速更新数据信息,满足国土资源等工作展开的需要。建设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提高土地资源数据管理成效,同时降低土地规划管理成本,更利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2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地均已在土地规划管理上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各地的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均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地区的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且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影响,导致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加之管理人员对土地规划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相关经验与专业知识技能,严重阻碍了系统建设进程。二是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期长且投入大,无法实现与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步展开,加之又同时涉及规划布局与指标等要素,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后确定,导致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于规划编制发展。三是当前的土地规划体系分为省市县乡村共五级,各级规划定位、战略目标存在较大差异,系统信息量、侧重点也多有不同,且存在横纵之间的复杂联系。应当尽快建立统一的系统建设标准,统一软件接口与文本格式等,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规避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最终实现各级规划管理系统高效融合。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应针对当前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提高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3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设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日益重视,以及多次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江西省及陕西省各级领导也分别多次在省市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明确了建设要求。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对系统建设的要求。国家在土地规划系统建设上提供了资金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系统建设营造了开放性的环境,对系统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为陕西省土地规划管理作出有益的探索。
3.1 建设要求
        根据陕西省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一是为国土资源规划编制与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二是由传统内部管理系统逐步向开放式管理系统过渡优化;三将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难点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为建设的研究重点;四是应当突显系统操作的规范化与自动化等优势特征。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不能盲目推进,应当切实围绕信息化水平与管理现状展开,按照规划流程,结合最新地形与地籍数据,贯彻全面规划与试点先行等战略,迎合辅助决策与规划编制等管理需求,合理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以迎合信息时代发展态势。
3.2 系统建设思路
        陕西省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沿上至下控制的省市县三级规划数据库与系统,所涉及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由相关人员、软件、土地数据库、技术标准与规范、硬件与网络体系共五部分组成。相关人员主要涉及规划管理人员、规划技术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软件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系统、规划编制系统与成果核查系统等。土地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规划数据库、专项数据库等。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规程与规划技术指引等。硬件与网络体系主要涉及输入输出设备、处理与存储设备、网络体系等。



3.3 系统总体框架
        在建设思路的指导下,设计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 2 所示,系统总体结构分为数据服务层、搜索库引擎和应用程序客户端。其中数据服务层用于提供系统运行需要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库引擎层用于访问、操作(非)空间数据。应用程序客户端层用于维护规划系统与日常业务处理。
        


4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4.1 建设统一的标准化数据库
        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采取自上而下的编制方式,各级土地规划基础图的比例尺不同,给各信息化平台的衔接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本次设计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数据库,还需加强土地利用现状、总体规划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从而为各级规划编制与总体规划审批提供价值依据。
4.2 加强系统数据交换
        同级土地规划管理系统对上级部门的土地审批工作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审批基准也应当以同级信息系统为主。省市级同时掌控管辖内的县级信息系统与城区信息系统。对此,需要加强各级系统控制,尤其是县乡级库与省市级系统间的管控,并应当满足数据交换的要求。审批后自动在省市级库中同步更新,以缩小省市级库、规划审批之间的精度等指标要求差异,同时能够规避重复工作现象。除此之外,应当加强数据的现势性与共享性。数据是系统建设与维护运行关键要素,尤其是高度共享的数据,能够进一步促进系统效能的发挥。数据共享范畴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需要体现在行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共享,还需实现行业间的数据集成。同时,需在统一数据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空间数据库技术等,合理设立城市空间数据库与信息管理平台,从而为规划管理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应当强化数据时效性特征,即根据业务特征定期更新数据,提高数据现势性与完整性,其中不乏影像等类型数据。
4.3 落实监测与评价机制
        为确保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应当加强对规划方案执行的监测力度,实时检测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落实情况。土地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当综合城市建设用地动态监测与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地籍变更调查等,采取综合监测手段,实施监控土地利用变化与规划方案实施情况,以全面掌握规划落实情况。总体规划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等特征不能忽视,掌握规划情况的同时,应当加强评价体系的设立与优化,落实土地规划方案的同时,逐年评价规划方案执行效果。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了解与补充总体规划实践中的不足。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符的规划项目或计划,应当严格围绕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发自如与成熟,尤其是各种土地管理政策规定的颁布,宏观调控层面上的土地规划地位不断提升。规划信息系统是基于现代 GIS 软硬件技术的规划编制管理应用软件,在创新规划编制与金土工程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应用价值。但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起步晚,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还需加强对国外先进国家系统建设经验与技术的借鉴,有效扭转国内土地规划管理现状,确保系统在规划编制、管理等工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价值,从而为土地规划审批与用地执法检查、耕地保护等工作展开提供便利
5 结 论
        规划设计是合理分配与使用土地资源的重要前提,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土地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速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以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成效。建设统一标准设立、实施方案本土化、数据业务整合的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对提高我国土地管理成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瑞丰 . 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运用探究 [J].科学与信息化,2017(23):165+167.
[2] 杨璐璐,危薇 .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1):48-56.
[3] 张开洲,吴孔逸,王伟伟,等 .省级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9(4):33-37+32.
[4] 张妍 .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调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9):66-68.
[5] 张仁祥 . 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69-170.
[6] 屈文毅 . 基于规划数据的增量更新及决策应用分析研究[J]. 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22):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