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4期   作者:王凝
[导读] 随着中西方文化融合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媒介环境的日益复杂,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文化内容等也更加多元,
        王凝
        云南财经大学宣传部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融合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媒介环境的日益复杂,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文化内容等也更加多元,部分西方反动势力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想、文化的侵入,对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其教育体系中基础性、核心性教育活动,要想切实消除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爱国主义意识、道德情感、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侵蚀,就要将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素融入思政教育中。基于此,下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及其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释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措施
        1.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一个民族的成长和发展,保留了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构建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还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并逐渐内化,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常规思维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质,是典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因此天然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点教育内容。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2.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包含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之中,更对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价值取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开展。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增长率工作的重要理论源泉。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高校学生能够更透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实现新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同时结合社会背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就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使两者都能够实现新的发展,实现双赢。
        3.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3.1借助新媒体,找准学生兴趣点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大学生对网络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那么,如何利用大学生这一兴趣点去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思政课的兴趣,成为思政课教师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恰当的运用新媒体,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有着积极且重要作用。首先,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有机结合,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使两者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使用网络技术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容易找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点,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其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微信、QQ或其他网络平台向同学们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可是图片,可是文章,亦可是视频,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朋友圈、QQ群或者讨论组里展示自己家乡的文化传统,文化特色,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当中。


        3.2立足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它还应该包括课外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课外实践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思政课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景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志愿服务等等,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可以将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加入其中,例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征文比赛、传统文化辩论赛等等,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注意;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或者某位历史人物纪念日之时,观看影片或者纪录片,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达到知行合一为目的。
        3.3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学开展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自身往往也具备较强的基础,是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的关键所在。鉴于现阶段常见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力有限问题,要从本质上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总体教学效果。教师能力、水平与学生学习呈现高度关联性,本身具备较强的引导性,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具备较强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全面性。尤其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中,教师使用一些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客观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课堂的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得到提高,让教学更加游刃有余,引导学生参与思政教学,让原本单纯的受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3.4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伴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一些西方的思潮、理论、价值观亦纷纷涌入,比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经济自由主义、西方人权理论等。这些思潮、理论、价值观,稀释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力量。使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失语”,在教材中“失踪”,在论坛上“失声”。在此情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动摇马克思主义这一地位的言语、行为,敢于向其亮剑。因此,我们在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精神的同时,要时刻检视是否偏离了《意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换句话说,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为了与思政课相互配合,让文化的基因与当代社会相协调,更好地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不是用传统文化占领思政课堂,取代思政课。
        
        结语
        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中西方文化融合程度的加深及西方文化的入侵,高校思政教育需肩负起传统文化宣传、传承与教育责任,积极构建由资源整合到课堂引入,再到实践活动、环境创设,最后到媒介创新一体化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体系,在保证高校思政教育思想性、政治性与亲和力、影响力的基础上促成学生文化意识觉醒、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邸维鹏.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36-37.
        [2]马小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20(02):93-96+107.
        [3]牟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25-27.
        [4]王光辉,张钟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点与实施路径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12):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