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4期   作者:王建淞
[导读] 智慧城市理念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下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城市理念下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诸多要求。
        王建淞
        52222419870214****,石阡县建筑工程设计院:555100
        摘要:智慧城市理念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下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城市理念下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诸多要求。下面文章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理念;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引言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新形态。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大成智慧学理论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智慧城市建设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更应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本,强调需求牵引、服务导向、数据驱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和生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创新与发展。
        1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促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理念的落实依托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进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规划的信息数字化、城市主体间互动增多是其相较于传统城市规划最明显的特征。智慧城市建设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是治疗“城市病”的一剂良药,成为当下我国城市规划中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将促进我国城市建设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转变。第二,促进经济转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调整结构,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智慧城市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优点,将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城市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信息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加以整合,同时还能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互动与沟通,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实时交通情况、医疗卫生服务、城市网络服务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市民在获取到相关信息后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挑选出有用信息,使生活更便利、更智能化,更符合当代市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
        2城市规划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城市规划体系方面,它吸收了“工业设计”思维,转变了传统时期的设计思路,运用思路改变对接到了全球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之路,能够通过城市规划体系科学地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从具体的指导层面看,主要集中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为其提供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与软件平台管理基础。比如,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中“数据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发展出了基于“智慧管理”的城市规划体系设计方案;“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延伸出了专业性更强、战略性更为明显的城市生态规划体系设计方案;这种局部“小体系规划”与整体“大体系规划”使现代城市规划体系能够真正将“体系化规划”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个体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中。因此,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具体指导中,能够让智慧城市与整体的城市文明关联起来,既为城市文明增添“智慧”,又借助城市文明发展出具备智慧属性的新型城市,以及宏观管理层面全面联动的“智慧型”城市文明,将我国的城市文明载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衍生出具备绿色、低碳、环保、高效,既可以定量分析,又能够为其赋予智慧管理特性的智慧城市系统,促进我国城市编制与管理,为与城市文明相关的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源动力。
        3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优化城市空间规划
        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恶化以及交通拥挤等,所以必须要在城市模式前提下科学制定空间规划,在大数据时代下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必须要与新型工业化以及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在信息时代将城市发展问题有效解决,而且通过综合应用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多项技术,真正实现多样化和全面化的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开放性以及融合性等。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在信息引进中使政府职能得以真正实现,尽可能将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问题都解决。除此之外,金融以及通讯等等信息内容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的融合中加快新生业态的出现,比如,电子商务以及大数据服务等,进而实现我国城市经济稳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2开展可持续服务链目标
        可持续的服务链作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益的关键措施。规划以什么为目标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以可持续服务链为目标引导人们从运行结果看问题,追求最终效益实现的流畅,服务链导向关注现状与最终运行状态的差距,其反馈信号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得以服务链为目标的规划有着更高的成功率。专业部门规划项目的建设速度通常高于综合部门规划的建设速度,专业部门是纵向管理,其核查目标是最终运行的效果,收集的是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的信息,有助优化服务链使项目运行顺畅;综合部门是横向管理,横向目标很难测量,系统的全面性完整性难有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充分的信息共享很难评价,横向管理反馈信号的含糊不清会严重影响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3布局优化以及时空协调
        第一,建设智慧城市应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建设与居民生活间的关系,建设内容需要重点考虑居民对城市基本设施的应用要求,达成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第二,与城镇化发展不同的是,智慧城市需要分析整理经济发展与城市问题两者之间的概念,可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具备针对性。第三,城市创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通过城市创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发展的核心,按照城乡居民实际的生活需求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将地理信息考虑在内,通过地理信息的探究,协调城市,以实现区域城市网络布局、构建智慧城市群。结合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规律、地理信息要素,进一步搭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共享、信息服务体系,能够掌握城乡之间不确定的人口流动性。将智慧城市及城镇化相结合,促使智慧城市空间布局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更加合理。
        3.4建设与环保并重
        智慧城市的生态性需求,包括了物质效用生产效率层面的生态建设,也包括了效用生产效率层面的生态建设。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城市规划体系借助生态文明战略,在物质层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物理空间方面生态环境规划方案,满足其物质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体系中,要结合智慧城市的双重生态建设需求,将物质生态环境建设与数据生态环境建设关联起来,使生产要素与管理要素之间以数据作为具体的关联形式,进而在规划环节,就为其设计出具有双重生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求将实际的城市调研与城市文明构成要素及智慧城市建设指标设置等协调起来,在协同合作之下,真正构建起能够满足智慧城市产生物质生产效率的基本需求,进而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后的运用,扩增城市文明发展催生的效用生产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打造离不开人们对城市发展正确的认识,地理学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人、空间、环境间的关系,并重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梁正虹,包书鸣,等.阿姆斯特丹“自下而上”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20,18(5):111-116.
        [2]梁浩贤,杜伟明,钟伟梁,等.澳门智慧城市建设与降低环境噪声的进展[J].声学技术,2020,39(5):622-626.
        [3]陈豪.城市智慧物流建设的动因及其绿色减排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14(20):108-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