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龚倩
[导读]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着重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实效性,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之感。文章从设计生活化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分层作业等角度出发,论述了“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

龚倩   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着重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实效性,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之感。文章从设计生活化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分层作业等角度出发,论述了“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减负提质;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10-01

        引言: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对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增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在完成课业时,其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沿用机械的题海战术,作业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枯燥,不具有探究性,学生在重复的做题过程中,容易对作业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大量的习题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心理负担。因此,在“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应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合作性、差异性的作业,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一、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在做中学
        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通常以巩固和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唯一的课业设计目标,因此其作业内容通常局限于课本教材,基本以做题为主,作业缺乏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而不能切实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更不能体会到数学的本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教师应摒弃理论性的教学思想,树立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因此在进行课业设计时,教师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通过作业促使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并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断积累数学应用经验,获得技能,最终实现生活与课本的融汇贯通,同时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学习的兴趣,从内心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设计一个钟表,钟表的形状、图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但是钟表中的刻度、时针的大小要保证准确,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钟表上标出自己每天的起床时间、上学时间、就餐时间,以及入睡时间,同时学生要能借用课本知识,用“几时几分”和“几点几分”等方式说出自己标记的时间,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
        二、设计小组合作型作业,开拓学生思维
        当前,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仅需要学生独自完成的作业,独立性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但独立性作业也存在一些不足,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闪光之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交流是同学之间互通思想的有力途径,但是在独立作业中,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探讨,在解题中易陷入僵局,导致思维固化,影响做题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作业形式,通过设计合作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获得新的学习思路和灵感。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性格、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保证每一组的能力均衡,为每组制定不同的主题让同学们合作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如,教师可以以“收集同班同学的出生日期”、“统计班级学生喜欢乘坐的交通工具”等为主题,让学生合作展开数学统计和图形制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到作业中,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如在小组中每个人都需要收集一定量的数据,在数据汇总环节大家都要参与到数据核对当中,而在图形设计环节,则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设计,然后设计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检查,并帮助成员进行核对和纠正。
        三、结合学情设计分层作业,降低课业负担
        课业之所以成为学生的负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未对课业难度进行区分,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吃力,进而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分层作业,使课业能够兼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从而让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后进学生的基础也能够得到扎实。
        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对于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基础题型,增加一些拓展题、强化题,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题目数量,从而起到强化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多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题目,通过简单、基础的题目使此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方法,当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后,教师再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课业的难度,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位置的表示方法”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主要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如,教师可以设计“用第几行第几列来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等简单题型。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布置类似于看表格分辨位置变化的复杂题,如,“刚刚b顶点的位置是(2,3),现在b顶点向右移动了6个单位,它的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变化,如果b顶点再向上移动5个单位,其位置又在哪里,哪个数据又发生了变化。”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采用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结束语:
        在“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以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爱上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作业、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设计分层作业等形式,创新作业设计方式,提高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广芬.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216-217.
[2]张庆良.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要重视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58.
[3]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