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德育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冯戬
[导读]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德育教学发展。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德育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冯戬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德育教学发展。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德育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16-01

        现阶段,各学校教育教学一味地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对文化素质等培养抛之脑后,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较低,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初中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思想文化意识上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初中德育教学改革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初中德育教学现状分析
        1.德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变化,在思想意识上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德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成为教学主要目标。但是现阶段,我国德育教学中多数为理论教学,教学显得形式化,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没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效率上没有显著的提升。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学生的德育引导只是口头教育,因此,教学效果平平。
        2.受传统教学影响
        学校德育具体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比较详细的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按章操作,依法办事。但传统注重学生理论成绩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升学的压力使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自己也不够重视品格的养成。
        3.受家庭教育影响
        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自幼儿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并且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一些思想意识上容易受到偏移,当孩子逐渐变得成熟,若是没有良好的德育素质、思想意识,加之社会的复杂性,极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
        二、初中德育教学的不足
        1.教师综合素质不足
        (1)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
        在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德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德育素质,进而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但是现阶段,我国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德育没有较高的重视程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新课程教育的落实,使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没有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多数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学生在德育意识领悟上也只是处于理论知识层面,并未达到思想行为上的提升。



        2.教学目的较为突出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意识提升主要依靠思想品德教学,而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国家建设、社会精神文明、文化素质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上缺少心理意识、道德思想的体现,这样一来,使得教学目的较为政治化,没有充分地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
        三、初中德育教学对策分析
        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教师备课必须做到充足,尤其是在“备学生”这个环节要做到足够到位,教学设计的精彩必须要符合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因为这会影响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是否可以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这是关键所在。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要做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定教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升知识。想要弥补初中德育教学的不足,教师需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的思想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意识的修养
        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德育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活,进而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生活中观看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书籍,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在探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能够自主认识到德育思想的重要性,使之能够在生活中有较高的德育意识。
        当前教育事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来自国家、社会的关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常被人们赋予“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等高尚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素质的高低严重地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成败,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待学生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对待同事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学会团结协作。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而又伟大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修养的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信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基于网络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充满着挑战的,所以提高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能力,正确地对待网络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4.学校家庭通力合作,为德育创造可能
        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基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重要的导师,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积极地配合学校教育,及时地与学校进行沟通,准确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5.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转化“后进生”。这个工作做得成功与否,决定着班风的好坏。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其次,要转变后进生,不能过于急躁。初中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是极容易出现波动与变化的,若学校不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那么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很可能会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作为初中的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应该对德育的发展充分的重视,要做到成绩与德育共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进行的。而教育好一个孩子也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教师要寻找家校合作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海群.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探析及实践路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225-226.
[2]王向东.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6(0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