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特别关注点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李本讯
[导读]

李本讯   德阳市阳区北街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36-02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创新,教学不应该千篇一律,更不应该模式化。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新的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立足于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天地。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关注语文课堂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激发兴趣,关注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习。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其次是要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而我常用的方法有:浏览法、精读法、摘录批注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疑难解决部分生字词及相关意思,提取主要信息(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写法),最后对阅读的重点词、句段,难点的部分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样的阅读,并不在深挖文章的内容,也没有在体会人物思想境界上多下功夫,这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理解的要求和难度。
        二、把握内容,关注学生的说
        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只有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这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挑战,在这方面我遵循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小学阶段大部分以叙事文章为主,对构段方式特别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直接找到课文的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及重点段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有的文章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进行概括,只要我们对题目扩展充实,也可以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人物关系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学生熟读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种方法,更重要是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表达能力,营造出师生同读共议的阅读氛围,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去读其他类似的文章。
        片段一:《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理解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哪些问题?讨论时要注意:老师会在哪里提问?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学生小声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读书、参与讨论。)
        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课主要写了什么事?请你说说。
        生: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儿子同学的这件事。
        师:我很欣赏你用了奋不顾身这个词,你觉得你说得准确吗?再重新说说。
        生: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师:好!但是,你提的问题不是我要问的。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师:哦,提了这个问题。那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他觉得不是没有希望了,因为前面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你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答真好,不过可惜的是,不是我要提的问题。谁再来说?
        生:课文第二十二自然段:“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父亲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
        师:你在提问时把课文读得很好。那你知道为什么?
        生:我想他还是有点担心。
        师:是的。
        生:我想他挖了很长时间太累了。



        师:有这个原因。挖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睡,能不累吗?累的时候声音是有点颤抖。
        生:我想他是激动的。挖了38小时才找到自己的儿子,他一定很激动。
        师:这位同学心地善良,而且以一个父亲的心设身处地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你说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把三个同学的合起来就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师:问题提得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遗憾的是,这也不是老师想提的问题。
        生: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作为奖励,请把了不起三个字写到黑板上,写在地震中的下面。这对父子了不起在哪儿?
        生: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出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
        师:回答简明扼要!这样的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生:是!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能不能换成“了不起的父与子”?
        生: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自己捕捉所表达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还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问,通过交流,创造性地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增进相互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更深的体会。
        三、领悟方法,关注学生的写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例子,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范本,同时也为学生说写训练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因此我们要用好我们的教材,把阅读与写作、思维融为一
        体。我们让学生阅读文章,就是在“观察”文字化的“生活”。设计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从这样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学习闰土外貌的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1、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里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用笔将句子中的“圆”、“小”、“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划去,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特点。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2)再仔细读读闰土的外貌的句子,看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笔将“紫色”划掉,然后换上“苍白”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学生一下子就抓到“健康”的特点,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  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6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7、课件出事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8、学生根据写法,练习写小伙伴外貌特点。(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9、学生佳作展示。
        利用好教材,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说写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评价,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和书面语言的有机联结。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努力把读与悟、读与说、读与写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构建良性的课堂,以这个课堂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